治疗白癜风中药方 http://m.39.net/pf/a_4769864.html今天是大年初六,是学习“阳明心学”的第48天,也是“传习课堂”的第31课。今天学习的内容是阳明先生的晚年名篇《答友人问》。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知行合一,阳明先生在本文中关于知行合一更为深刻的论述,下面从“知行本一、知难行易、错知错行、浅知浅行、深知深行、正知正行”等六个方面来对知行合一谈一下个人的感悟。知行本一:“‘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这一个功夫须着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一念出,便是行。知行合一的本质是知行本一。知难行易:有怎样的知,就有怎样的行。既然是知行本一,为什么我们会说:“听其言,观其行”。言下之意看看他说的和做的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就说言行不一致,或者是知行不合一。其实,我们阳明先生的知与我们所讲的知不是一个概念。关于知可以分成很多种:恶知、邪知、错知、浅知、深知、正知等。关于恶知、邪知比较好处理,因为:真正误导我们的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谬论,而是似是而非的观念!错知错行:当我们心中不明时,对于错知错行表现,会让人无法鉴别。譬如:希望给孩子找一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或者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是给孩子留下足够多的财富,其实让孩子不劳而获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这些都是“爱之不以道”的错知错见。父母亲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让孩子去爱更多人!浅知浅行:明明知道有一种力量叫做天天坚持!知道每天早起读书,对个人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但没有心上体履,就会把早起影响健康当作挡箭牌,或者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就不参加晨读了。有位同仁当他明白读书并不仅仅是读书,而是通过的“同频共振读书法”可以实现心灵品质不断提升,如是说:“任何理由都是借口!”“同频共振读书法”的机制:我们以每十人为一个小组,每天早上空中相约,五点半十位家人如约而至,同屏相见、同频共振、同学同心、同心同行、同行同道。与阳明先生所云的“道同、心同与学同”正好是“反者,道之动”。读书顺序:是按长幼有序的顺序进行,最开始每人轮流读一到二句话,这样会表面看起来,特别是刚开始有点杂乱无章、手忙脚乱。等大家配合默契后可以适当增加章句。对有些偏知偏见的人来说,看起来都是问题,而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心法,因为这样可以让十个人制心一处、快速磨合从而实现心与心的链接。如果没有心与心的链接,所谓的成长也是难以持久的。所以有错知,就有错行;有浅知,就有浅行;有深知,就有深行;有真知,就有真行。所以,有人会感慨:为什么听过或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听过”不是“知道”,“知道”更不是“真知道”。真知与人生真相有关,人生的两大真相是:人生重大秘密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人生重大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人生真相,看似简单,似乎明白,但不是可以轻易能够体证的,阳明先生也是百难备尝才有龙场悟道。没有体证所明白的人生真相,可能是乍见之欢,所以难以持久的坚持。没有体证所分享的大道理,就会演变成说教。“知难行易”——获取真知的过程比较难,然而一旦内心深刻认知了本质,行动起来并不难。所以,知行合一的特质是知难行易!阳明先生曰:“行而不能明觉精察,便是冥行,知而真切笃实,便是妄想。”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们要在心上体履,诚则明,明则诚,从而不断提升知行的层面,从浅知浅行到深知深行,再到正知正行,最后达到以天理良知而行。所以,知行合一的最高层面,是知行合于天理良知。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知行本一,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互为因果。越付出,收获越多;越担当,成长越快!明觉精察便是知,真切笃实便是行;知行合一循天理,一路向东奔光明。远东电缆沈忠明年2月17日于宜兴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