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图为示意图,非标准地图)以文学的名义出发,触碰灵魂的旅程。在这里,我们追随作家的生命足迹,在这里我们探访地图上的人文奥秘。
|维也纳:安全的世界
年的维也纳,古斯塔夫·威特绘
谁都知道,维也纳是一座享乐者的城市。在欧洲再也没有一座城市像维也纳这样狂热地追求文化生活。不朽的音乐巨星: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约翰·施特劳斯,齐聚在这里,他们的光芒照亮了全世界。经过几个世纪缓慢地发展,这座城市经过由内至外有机地扩张之后,人口已经达到二百万。它已经足够为大城市奢华消费和多样化服务提供必要人力保障,但是它还没有大到像伦敦、纽约那样脱离自然的地步。城市边缘的房屋,或者倒映在多瑙河奔驰的流水中,或者面对着广阔的平原,或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花园和田野中,或者匍匐在阿尔卑斯山缓缓延伸的树木葱郁的山城上。人们几乎分辨不出哪里是城市,哪里是自然景色,城市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地糅合在一起。
但是,在城市里,你会感觉到城市发展的轨迹如同老树的年轮一圈一圈层次分明。环城大道取代了古老的要塞固墙,华丽的房屋环绕着城市最贵重的核心部分,这里,古老的朝廷和贵族宫殿在石头上诉说着陈旧的历史。贝多芬曾在这里的利希诺夫斯基侯爵府上演奏过,海顿曾以客人的身份出现在埃斯特哈齐的侯爵府;海顿的《创世纪》曾在这里的那所古老的大学举行过首演;这里,霍浮堡宫曾经见证过历代皇帝;拿破仑曾经出现在香布伦宫;在斯特凡大教堂里,联合起来的基督教团的诸侯们曾经跪倒在这里为从土耳其人手中解救出来的欧洲人祈福谢恩;无数科学界的巨星曾经照亮了这里大学校园的围墙。在这些旧宫殿的中间,骄傲地屹立着新的建筑和灯火辉煌的商店,光彩夺目的林荫大道交相辉映。
而斯蒂芬·茨威格于上世纪末叶出生于这座城市——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莫里茨·茨威格是富有的工业资本家。茨威格在维也纳的大学中攻读哲学,在这里,他享受着读书与写作的乐趣。他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当我回顾我的人生时,像这样一段在大学里自由且不受干扰的幸福时光是不多的。我当时很年轻,而且因此还不用承担许多责任和事业心;我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一天二十四小时全是属于我的;我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读书和写作,不用向任何人解释。”在大学时期,他的处女作诗集——《银弦集》在柏林出版。
对于茨威格来说,维也纳是个安全的世界,维也纳有着包罗一切的精神,他说:“维也纳人喜欢闲谈,他们创造了一个和谐和漫不经心的环境,这种环境让每一个毫无妒意的人与那些与人为善的人和睦地相处。‘生活并且让别人生活’曾是维也纳的经典名言,今天在我看来,它比一切绝对命令更具人性化,它的精神曾经贯穿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萨尔茨堡:战后的休憩
斯蒂芬·茨威格在萨尔茨堡火车站年7月28日,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正式加入了一战的战场。茨威格自愿入伍,申请在军事资料部门服役。
战争结束之后,茨威格不再渴望住在大城市和人多的地方。而萨尔茨堡这座诞生了莫扎特的小城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在《昨日的世界》中写道:“我觉得在奥地利所有小城市中萨尔茨堡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地理位置也最为理想。乘两个半小时火车即到苏黎世或威尼斯,二十个小时到巴黎,是通向欧洲的始发点。”
茨威格在萨尔茨堡定居后,他的反战戏剧《耶莱米亚斯》出版。
年茨威格与弗里德里克·封·温德尼茨结婚。同年他发表了小说《桎梏》和《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年底他出版了传记《罗曼·罗兰,其人和作品》。
茨威格在萨尔茨堡的房子的客厅接待过很多有名望的诗人、音乐家和学者。茨威格的朋友,作家理查德·弗里顿塔尔写道:“茨威格在萨尔茨堡的家变得像住在这里的作家一样有名。在此期间享有名望的诗人、音乐家和学者在来访萨尔茨堡时,几乎没有一个人错过来此拜访。”
|巴西:创作艺术的巅峰
斯蒂芬·茨威格
年9月1日希特勒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对茨威格的生活而言无疑又是一次地震。
年,茨威格乘坐一艘叫“西徐亚号”的邮轮经美国前往巴西。在巴西他完成了他的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继年的《桎梏》之后的第一篇直接与政治题材相关的作品。《象棋的故事》写了一个受纳粹迫害的人,在狱中为了不屈服于纳粹的精神压迫和审讯,偷到一本棋书自己与自己下棋,棋艺大进,在流亡轮船上击败了世界象棋冠军的故事。《象棋的故事》像茨威格的许多小说一样采用倒叙手法,用的是茨威格常用的对话体中的第一人称,主人公在与谈话者的叙述中倾心而谈,使读者感到似乎主人公在与自己倾吐衷肠。小说从这名被压迫的人与棋的关系中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残酷镇压手段的愤慨。此外这篇小说还表达了作者对希特勒摧残文化的担忧。
《象棋的故事》的心理分析堪称茨威格小说之冠。如果说《桎梏》是茨威格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佳的小说,则《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揭露希特勒夺权后的德国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小说。
年11月茨威格将自传《昨日的世界》手稿寄给了出版社。
年2月23日,彼得罗波利斯镇警察局接到了报告,住在贡恰尔沃斯·狄亚斯大街34号的一对高贵的外国夫妇自杀,那便是茨威格夫妇。
在茨威格的绝命书中,他这样说:“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见到朝霞!而我,一个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先他们而去了。”
|结语
茨威格原本平静的生活,被两次战争撕碎,他不知自己身处何方,身归何处。最后在对于个人和世界前途的忧虑和绝望中死去。
让我们用茨威格写在自己的自传《昨日的世界》伊始的歌德的诗歌作为结语:
我们在安谧的世界中长大,
忽然被抛进了大千世界,
惊涛骇浪向我们袭来,
周围的一切都使我们兴趣盎然,
有的我们喜欢,有的我们厌弃,
而且时时刻刻涌动着不安,
我们感受着,而我们感受到的,
又被世俗的纷扰冲散。
——歌德
相关链接
BOOK∣《昨日的世界》
BOOK∣《象棋的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十月少年文学》
308激光安徽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