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汽车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1)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天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聚的美好日子,但我们的野马T70和车队一道却开始奔袭在横跨数省得远山明月之外,我们遥祝同在一轮圆月的普天之下的所有人民都幸福安康、快乐吉祥!但是,我们却不得不以速度来感知另一场正在努力奋进的“团聚”,就像80年前的数万红军战士一样!因为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行军,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我们的革命先烈的壮举,也是我们精神世界永远不会忘却的又一次伟大征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庚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遇到了前面的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倔强的小红军》里描述的当年红军长征的情景,在野马T70跟随“重走长征路”活动的第二天就活生生地发生了。野马T70就不得不停留在赣州,眼睁睁看着车队的背影渐行渐远。
长征,是人类军事史叹为观止的伟大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彪炳千秋的英雄史诗。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和网上车市联合发起“致敬历史重走长征路”活动,联手包括川汽野马在内的多款重磅国产车型,以实地重走2万5千里长征路的方式,见证汽车品质,向中国汽车强国梦迈进。
9月9日,车队沿着红军当年的路线,从江西瑞金的长征起点出发,途经赣州、桂林、遵义进入四川,最后到达延安。整个行程将持续到10月中旬。
真是一场历时超超超超长的试驾!
所以作为款野马T70的骑手,本来卯足了劲要超长地“野”一回的,第二天就不得不滞留在原地的心情,和当年长征途中掉队的小红军,大概不逞多让:从着急到无奈,从尽力到愤懑,渐渐开始一肚子的紧张担心……
但是,就在参加完振奋人心的出征仪式后,野马T70掉队了……
掉队的原因太过非主流:因为8月刚刚上市,所以这部全新款野马T70升级版试驾车临时牌照到期了,需要停下来等待重新办理。那怕是卯足了洪荒之力的野马,这会儿也只好坐困革命老区赣州,心急如焚地假装是自己个悠闲的旅行者。
如果不是因为时不时冒出来的客家话,赣州和内陆小县城特别神似。助力摩托车多到有专门的车道,行道树不受打扰地长成参天大树,小店老板早上来了不忙营业,先在路边喝喝功夫茶……任何时候都是不急不争的慢生活节奏。
由于两个轮子实在太方便,赣州的公交车站空空荡荡,有着时光交错的穿越感。年,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2万5千里长征,赣州作为第一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军在赣州周边筹集了将近84万担的稻谷作为红军的军粮;还有10万元的西药与万大洋的军费;中央苏区的兵工厂、被服厂加班加点,赶制红军长征所有的枪支弹药以及红军的被服棉衣。行走在古老的街道,赣州湿润又闷热的初秋里,仿佛伸手就能触到80年前热火朝天的紧张空气。
街边小食店常备生姜和擦刀,点一碗牛肉汤,生姜现擦磨到客人碗里。当地饮食清淡咸鲜为主,偶而会放一点生辣椒粒,对于川地嗜辣的人来说真是太过若有若无,像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歌声。
停在酒店门口的车,外型威武霸气,很快被赣州本地吃瓜群众围观。新款野马T70外型全面升级。在承袭老款野马T70的硬朗霸气上,融入圆润饱满的车身线条,显得经典又时尚。
下过一场大雨,尤其是车身上“最强中国车重走长征路”等字样更加鲜亮。门把手上的小黑点,意味着无钥匙进入:上车时无须用钥匙解锁,手拉车门即可打开。下车时无须锁车,远离车门,车门就能自动落锁。
日间行车灯的LED亮起来,是一道漂亮的L型灯带。
后视镜集成了摄像头,将在全景影像和车道辅助方面发挥高大上的作用。
整个内饰简洁干净。款野马T70亮瞎的10寸中控大屏,与空调出风口、空调控制面板融为一体。搪塑工艺的软质材料包裹质感十足。门侧多处则覆盖皮质材料,瞬间提升档次。好奇的赣州吃瓜群众,猜不到这款车其实最高配也没超过11万。
后排地面比较平整,脚部空间也非常宽适,坐在后排的乘客也会感到活动自如。足以让后面的超长行程变得没有那么局促。
全车有整整6个安全气囊,前部,前侧两边,及后排两边,护航安全。
yema的标识相当有设计感,多功能方向盘的握感也不错。
在满载四个人的情况下,后尾厢的空间表现强大,除了行李,甚至还能装下一个航拍器的大箱子。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时刻准备出发的口号,也像极了款野马T70的性格。1.8T+CVT版本最大马力Ps,扭矩Nm。始终传承了野马的“野性”。升级版增加了全景影像,车道偏离示警,高清行车记录仪,辅助碰撞预警。简直不要太爽!须知自主品牌们其实也在一直创造和书写它的长征奇迹!
“重走长征路”的大部队已经前行了整整一天一夜,新的临牌终于在第二日清晨到手。拿到临牌的那一瞬间,内心激动兴奋着,几乎全体泪崩。
仰望前路,这匹困在笼中的野马终将脱缰而去,撒开四蹄用尽洪荒之力去追赶“长征”的大部队。
(未完待续……)
如何联系
主笔掌门:致秋野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