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笨事

  人的才能,有一、二、三……流之分。所以,人的成就也有一、二、三流之别。人能有自知之明的不多,而且,都集中在一流人物身上。二三流的人,要是有自知之明,也不至于常在二三流,早有晋升为一流的机会了。

  所以,多的是二三流自以为一流,之所以不是一流,归于其他种种原因,例如运气不好,后台不够硬,没有人家会吹牛拍马,等等。

  这还不要紧,这些本来就是二三流者的特征之一,没有了这些特征,也早变一流了!

  最要不得的是,很多二三流者都有一个误解,认为一流的如果不在了,那么自然可以由二三流者依次补上去。有了这种错误的观念,二三流的,就会千方百计把一流的从一流的地位上弄走!

  唉,这真是大错特错!一流的就算不在了,二三流!

  如果听到甲说乙没有义气,或已不讲义气,那么,事实必然是:甲向乙有所要求,乙拒绝。不论甲和乙的关系怎样,甲若对乙有要求,乙有权拒绝。要求他人有义气,目的却是想占人的便宜,占不到,就说人家没有义气,不通之极。

  义气是自然产生的,硬要他人对自己有义气,已不仅牵涉有义气和没有义气的关系,也涉及利害关系——一涉及利害,还有何义气可言?

  所以,本身懂得什么是义气的人,绝不会要求他人有义气。就算甲对乙过去有千般恩惠,也应该“施恩勿念”。要是总把对人家的好处挂在口边,这已经不是有义气的行为了。若是对人家好的目的是希望人家报答,那更和义气无关,是一种买卖行办,而且是一种十分蠢笨的买卖行为。

  不要期望别人对自己讲义气,那是很笨的事!更不要到处说别人没有义气,那是更笨的事,暴露了自己的要求不遂!

  曾提及一个国际级的电影大亨戴塑胶跳字表。这很正常,因为他不需要借一只手表来炫耀他的身份——谁都知道他是谁,谁又知道戴了满是钻石的手表的那个男人是什么人呢?

  人惯于炫耀自己所没有的或自己所缺少的东西。不但在物质上,在精神上也是如此。一个人若是无时无地说自己是多么幸福,那么这个人非但不幸福,而且大有可能十分痛苦。

  一个人在说话之时,每喜引经据典,这人的学问大抵也高深不到哪里去。同样的,若是说起话来夹杂英文,则这人的英文程度和他夹杂的英文多少成反比,也就是:夹杂的英文愈多,英文程度愈低。这种现象十分有趣,是不?

  真正的富翁,都不炫耀财富,非但不炫耀,而且恶为人知,所以有拿了“富翁排名榜”去问豪富的,得到的答案都是:哪有这样的事?或者是:是吗?怎么我自己也不知道?诸如此类,因为他已有,就不必再炫耀。

  炫耀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可说是人的天性,不必非议,只是指出有这种现象而已,并无贬意。

  明白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很有用处,尤其是入世不深的青年,可以不为对方的表面所迷惑。

  曾有一个小富翁被老千所骗,人家问他怎么会上当的,他苦笑回答:老千看起来,派头比我大得多!

  毛病就出在“看起来”上头,看起来有的,是老千拿出来炫耀的,而那正是老千所没有的!

  明白人有这种习惯,自然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了。

  蚂蚁大抵不会欣赏猎豹,也无法欣赏猎豹,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去的甚远。蚂蚁在地上爬,猎豹一掠而过,蚂蚁从何欣赏起呢?就算蚂蚁有幸爬上了猎豹的身子,它能欣赏到的也只是猎豹的皮毛,怎能欣赏到猎豹的矫健?在幸运一些,蚂蚁上了树,自上而下看猎豹,能看到些什么呢?也一样什么都看不到,既然无法欣赏,也就绝对无从知道猎豹是什么样的生物。

  自然,蚂蚁和猎豹可以换做任何两种距离极远的生物,例如海藻和海豚、甲虫和野马、文盲和曹雪芹等等。所以,一个人的欣赏能力,和这个人自身的只是程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自身知识程度低的,自然难以欣赏他人的工作成绩,那是这种人自身的问题,和他人的工作成绩是好是坏无关。

  人的知识程度是有局限的,不可能有人在任何领域都面面俱到。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未必可以欣赏丝绸工艺。一个出色的钢琴家,也不可能会对遗传化学有了解的兴趣。一个人若是自称什么都懂,这个人多半什么都不懂。

  正因为欣赏能力和一个人的知识程度有关,所以也有一些人不懂装懂。因为他若是给人以懂了、能欣赏了的感觉,自然也给人以他知识程度高的感觉,这就是不懂装懂者的目的。

  如果只是装着懂了,点头微笑,作欣赏了解状,倒也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叫人不敢小觑。可是若忽然得意忘形,指手画脚,或是口沫横飞大发宏论起来,唯一的结果就是原形毕露:原来他是不懂的!好的工作成绩,必然有人欣赏。若是有许多人欣赏你的工作,只有一两个人装着看不见,那是他们程度不够,不管你事!

  有一次,我的心境不是很好,有点失落,自然不想笑。可是耳闻一段对话,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哈哈大笑,开怀不已。对话的双方都很有点来历,不必追究是男是女,就简称为甲,乙吧。

  甲问乙答。甲问:“我是不是很笨?”

  一听到这个题目我就怔了一怔,心嗔,换了是我,怎么回答呢?当面说人笨,似乎不好意思。那还要看交情如何,若交情浅,道出真相,大可不必,而且这样问的人毫无疑问是真的笨人。笨人,你说他笨,他会生气的,他期望的是人家说他不笨。

  我一面寻思,一面又等着看乙如何回答。心想,乙一定说甲不笨。

  果然,乙连声道:“不笨,不笨,你怎么会笨!”甲听了之后,面露得意之色。可是乙在这时又补充了一句:“有很多人比你笨多了!”

  倪匡(原名倪聪),字亦明,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著名小说家,与金庸、黄沾和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妹妹是作家亦舒,儿媳为明星周慧敏。

  年到香港,作过工人、校对、编辑,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他写作面十分广阔,众体皆备,小说则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各种。写作速度也十分惊人,每小时可写八千字(手写),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写《天龙八部》连载。

  年,倪匡初中毕业后以十六岁半之龄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自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继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干警,并先后参与“土地改革”、“治理淮河工程”后至苏北、内蒙古垦荒,足迹并远至东北大兴安岭。在内蒙古时因破坏公共交通设施(在一次风雪中运煤途上,将一座木桥拆毁充作烧火木柴)被怀疑为“反革命”,接受隔离调查。

  年,倪匡伪造多种公章、证件、介绍信由内蒙古畏罪潜逃至广州,七月间叛逃偷渡至澳门再逃进英控香港。初至香港时曾在夜校读书,因而认识了倪夫人,李果珍女士。倪匡最初在染厂里做杂工,并开始投稿《真报》,后被《真报》录用,先后任工友、校对、助理编辑、记者与政论专栏作家(笔名为衣其)。

  年底,倪匡第一篇有关“土改”的小说《活埋》在香港工商日报发表。第一篇发表的散文是《石缝中》。第一本小说是《呼伦池的微波》(创作于五十年代末,背景为蒙古草原)。

  年,倪匡开始写武侠小说,笔名为岳川。

  年,倪匡于查良镛(金庸)的鼓励下,开始用笔名“卫斯理”写小说。第一篇小说名为《钻石花》,在《明报》副刊连载。至第四篇小说《蓝血人》起,卫斯理系列小说正式走向科幻系列。(《蓝血人》一书于二零零零年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成为倪匡科幻小说的代表著作)。

  年获得第31届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qiyemaa.com/cqyc/18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