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GrantHobbs发布于年10月27日
翻译:Vito
目录:
·《野马》(Mustang)制作 ·制作一个战斗机内舱 ·组装 ·经验之谈现在 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实现也更多样,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高质量的实拍效果。这篇文章是关于我尽量避免使用数字效果,制作了一个一比一还原的二战战斗机座舱,最终做成了在互联网发布的一段90秒短片。《Mustang》制作
有时必须自己努力尝试,在年夏天,我似乎已经试遍了所有可能。我以前试着做过各种东西,但设计和制作一个全尺寸带框架的二战战斗机座舱和仪表盘模型对我来说却遥不可及。可我想不出其他方法来拍出想要的镜头。地面模拟野马战斗机?静态打光以及太多的时序问题。
在空中拍?贵,不灵活,难以设置机位。
使用现有的野马战斗机模拟驾舱?没有找到能满足拍摄需求的。
使用CGI模拟驾驶舱?我不喜欢!
要想拍到我想要的镜头, 的办法就是专门制作一个驾驶舱模型,我必须在预算内自己动手。我不知道该怎么制作,甚至无从下手。但经过几个月的内心挣扎后,我终于决定一定要做这件事。译者注:
*P-51野马式战斗机(英语:P-51Mustang),是美国陆军航空军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的战斗机之一,也是美国海陆两军所使用的单引擎战斗机当中航程最长,对于欧洲与太平洋战区战略轰炸护航最重要的机种,并且一直使用到 为止。早期故事板大纲,我画出了项目草稿。故事版比例为2.39:1,但在相机拍摄测试中发现垂直的运动在宽度比例更大的画面中表现会更好,我将长宽比改为了1.78:1。接下来的10个月里,我仔细研究了老工程图纸,研究相关的电影和当时的纪录片文献、设计材料、压力模拟资料,重新进行设计、构建、布线、编程,做出来一个东西。所有这些准备都是为了这部90秒长的成片。这部片子包括带演员的4小时实拍,几组补拍镜头(pickupshots),还有一些视觉 (VFX)。我疯了吗?也许吧,但当时我还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我设计的驾驶舱所依据的工程图纸
短暂回顾,这个项目的概念产生在年夏天。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为小说家和历史学家JohnJ.Dwyer制作了几本书的小宣传片,每个片子都比上一个更精良一些。对这次他新出的小说,我们想做一些不同的尝试。《野马》(Mustang)讲述了门诺派(Mennonite)农家男孩兰斯·罗克(LanceRoark)的故事,他离开了和平主义者的小镇环境,加入美国空军与轴心国作战,最终成为一名 战斗机飞行员。我们决定摒弃电影预告片式的形式,采用更简洁、更写意的方法,来表现书中的视觉效果、音乐旋律和各种场景。然而真正把这个项目推向复杂极限的是我们对《敦刻尔克》的共同热情。看了70毫米IMAX胶片版本的《敦刻尔克》,我热血地刷新了对实拍场景的观感,尤其是空战的段落。在我眼里,《敦刻尔克》提高了战斗机驾驶舱场景的拍摄标准,甚至超过了很多预算更大电影的同类型场景。因此,当我们开始构思《野马》的概念时,我想:“好吧,我们就拿战斗机驾驶舱来做些文章。”制作一个战斗机内舱一开始,我没想过要真的做一个战斗机座舱,我想就简单地实拍一架地面上的野马P-51再配合绿幕就好了。但是当一系列的情节形成故事板,我们也获得了在战斗机座舱里拍摄的许可时,我意识到这种方法有几个大问题:
现今服役的大多数野马P-51战斗机都有明显的时代错误,比如使用了更先进的设备,没有配备 的玻璃瞄准镜。
仪表盘的功能相当重要,如果我们在地面上拍摄的话,飞机上的仪表都会静止不动而穿帮。
虽然场景不需要灯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我担心太阳或天空相对驾驶舱的完全静止会成为地面拍摄的致命缺陷。
在短时间内给一架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飞机(同时也是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布设背景、搭建各种设备风险很大。
即使我不管用何方法搞定了在真野马战斗机上拍摄的昂贵费用和后勤工作,我仍然会面临机位设置、战机战后明显岁月痕迹的处理等问题。首次组装了万向云台俯仰轴平台。在上图,驾舱已整备待装。综合考虑这几方面,我只能想到两点可以继续坚持的理由:一个是,我了解了《敦刻尔克》里一种设置在海面上可手动操作的喷气战机座舱所使用的技术。产品设计师NathanCrowley、ChristopherNolan、ScogginsAviation航空公司的员工以及《敦刻尔克》剧组人员使用过此种技术。不知何故,这种低技术的解决方案似乎比装在液压动态底座上的座舱更可行。第二个,我最近看了AndrewFinch的一部短片,名叫《OthersWillFollow》(入选“一周 短片”),他为这部短片自己动手制作了太空船,还有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
《OthersWillFollow》
我没有任何实物制作经验,如果不是Andrew,我可能会立刻否定手工制作座舱的想法。当然我不可能因为看了Andrew的制作经验就也能自己做出一个野马战斗机的座舱,但关键是,这确实让我想到:“也许这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数周寻找更简单的方法破产之后,我做了 应该做的事——我向未知世界继续出发。一份P-51野马战机零件目录的索引,这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可供核查驾驶舱各部分零件的权威文件。
现在告诉你为了这个想法我到底投入了多少,我以前从来没用过CAD软件,也没画过工程图纸没拿过焊枪,也没在机械车间,金属车间,木材车间,或电子实验室工作过,甚至不知道金属或航空用品商店门往哪开。我天真地以为CAD很容易,因为我对CGI的多边形建模多少有点了解,我想象用气焊枪干活就像用固体胶一样。简言之,我只想着开始动手就够了,我寄希望于剩下的会容易些。天哪,后来证明我错了。我加入了一个本地制作空间(Makerspace)来解决工具短缺问题,这个问题此时变得很明显。我开始着手于仪表盘的工作。Finch正好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所以我和他取得了联系。他告诉我,这可能是最难的一块儿,但它也是最让人有信心解决的部分。因为它规模相对更小,所以从这里入手似乎是一个好的开始。一两个月后(产生了一些失败的模型),我最终搞定了仪表盘。
准备把驾舱安装在万向云台上时,我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无需修改而使用现成的仪器。这就很方便了,因为这些仪器应该是最难制造的,并且我可以手动调节各种面板的参数。比如人工地平仪(theartificialhorizon)、转弯侧滑仪(theturnandslipindicator)还有面板上的背灯显示方向。
转弯侧滑仪(theturnandslipindicator)电子仪器控制接口的早期测试
有6台仪器是3D打印的定制模型,采用了激光切割的亚克力“玻璃”和再利用的汽车仪表电机。用定制的蓝牙控制盒供电,并由iPad应用程序控制。(iPad应用程序似乎不是必须的,但它让我可以在“飞行中”轻松调整各种仪器。)
切割放在驾驶舱的下面两侧的主金属板完成仪表盘后的大约两三个月,我终于弄出来我觉得合理的座舱设计和云台组装方案了。正如我所提到的,我对这些东西完全陌生,达拉斯Makerspace的伙伴们在机械加工、冶金、雕刻、电子、机械工程等领域都有丰富的知识,他们的见解、建议和技巧让项目的可行性大大提高。尤其电动猴车库(ElectricMonkeyGarage)的制造商DavidSchirato非常慷慨地付出了时间、辛勤工作和专业的知识。除了日复一日提供帮助外,David证明了他是关于金属采购、测量、切割和组装工艺的宝贵知识来源,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怎么能完成这个项目。
DavidSchirato初装后检查云台
即使有人帮忙,这也不是一个小项目。经过了长达数月的研究和设计阶段,驾驶舱和云台还是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最终,随着驾驶舱准备就绪,我终于可以开始拍摄测试了。
在拍摄现场的驾驶座舱组装在项目早期,我就死心塌地地把操作难度控制在 限度,但 ,我在好几处还是诉诸了视觉 来解决问题,增强现实效果,并构建一些外部的拍摄对象。当然,建造这种驾舱的要点是,飞行员的后视镜头主要通过摄像机提供。但在我的预算内,我不打算用 人称视角(POV)通过瞄准镜在空中飞来飞去追打一个冒烟的Me战机,大多数的POV瞄准镜头不得不采用后期技术来合成。我尝试过简单的正面投影,希望能获得逼真的光影效果,但 绿幕还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允许使用自然光拍摄。碰巧的是,营造白日飞行场景最真实的方法正是使用天光。
为了得到仪表盘的缓推镜头,我必须同时协调驾驶舱中三个部分,摄像机滑轨的移动、驾驶舱内焦点的转换,还有电子和气动仪器的操作。我试过DIY一个连接在超声波测距仪上的电子跟焦器(它能够保持仪表盘的焦点),但为了能够获得手触摸照片的镜头,我切换到现成的跟焦系统,以保持焦点。
尽管是绿幕拍摄,我还是能在镜头里囊括很多内容。我很高兴的一个发现,是我找到了一个能正常工作的二战时期的反光镜瞄具,然后把它装进驾驶舱,拍下了瞄具镜片里十字线的图案。这是一个有点考验技巧的组合,但我认为和后期画上去一个十字相比,这种努力是值得的。意外之喜是,对于手持镜头,十字线可以作为方便的跟焦对象,与背景组合在一起。
后景Me战机遇袭镜头
合成后效果如下:
为了拍摄一个穿过云层的 人称(POV)镜头,我把驾驶舱对准天空,驾驶舱里设置了一个机位,帧率设置为5fps,然后在有风的一天,引燃了一个白色烟雾弹。我甚至有实拍飞鸟的想法,但实际上,德克萨斯州有禁止捕捉鸟类的法律,让它们朝着特定的方向飞真的太难了(更不用说可能是不人道的)。所以我就用Blender软件做了一下。CGI的外部环境主要在Terragen中完成的,其他元素则是在Blender中做出动画,并在Cycles和Octane中使用大部分库存3D资源渲染。我参考了《敦刻尔克》的素材,有关二战的枪械镜头,以及威廉·怀勒(WilliamWyler)的战时纪录片《孟菲斯美女号》(TheMemphisBelle,)来更好地了解如何拍摄其中的一些镜头。尽管最终效果同其他内容一样,都由我有限的动画技巧决定。顺便说一句,最近扫描的《孟菲斯美女号》(TheMemphisBelle,)16毫米柯达原始素材质量比任何现存的版本都好得多,可以通过美国国家档案馆免费获得(点击阅读原文跳转)
AWS上的一个核的迷你渲染区可以弄出一些计算需求量更大的视效元素Blender中冒烟的Me敌机几个实拍镜头根本不涉及到驾驶舱,但也应该提一下:燃烧的尸体和自燃的照片。为了拍摄燃烧的尸体,Makerspace的同事KrisAnderson雕刻了一具尸体形状的粘土半身像以供燃烧。这东西用石膏浇铸,然后涂上一层树脂防止它吸收燃料(以供多次拍摄)。我用涂在半身像上的橡胶水泥,黑烟雾弹,以及在半身像前几英尺放置火焰棒来拍摄这个镜头。我想让塑像边缘开始燃烧,从而能看清塑像,再添加更多的背景元素增加景深,但结果差强人意。我当时在相对较小的空间里拍摄,很难预测黑烟如何影响光线,我已经计划好了这个镜头,但有限的烟雾弹让我不能无限制拍摄。所以,在几次烟雾都没拍好的情况下,我最终简化了这个镜头,只用火来照明。
KrisAnderson正在制作半身塑像
最终的镜头。如果我再拍一次,我会找到更大的空间,增加火焰,也许在背景中堆叠一些混凝土块来增加层次。我认为背景的火焰窜过旋转而起的黑烟看起来会很奇妙。
这张自燃照片的镜头是由充满细节的仪表盘和一块涂成黑色的备用金属板构成的前景元素组成的,我在照片后面的金属板上钻了一个孔,然后用一个 火种从金属板后面穿过孔点燃了照片,并在燃烧的照片中合成了另一个仪表盘的镜头。从技术上讲,直接拍摄这个镜头是可以完成的,但这可能会损坏老式仪器以及面板表面,多次的拍摄可能需要更多的仪表盘面板。
未使用的前景镜头,展示了前一镜头的燃烧剩余部分(右)
合成效果:
经验教训后期效果制作花了我大部分的时间,而且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让我学到了不同方面问题的处理方法。不过也许我从这个项目中得到的 收获是在我完成它(或自认为完成了它)之后出现的。当我邀请一些朋友看片子时,他们中绝没有人(哪怕一个人)能独立发现对我而言作品创作中至关重要的剧作因素。例如,照片中的女孩、收音机里的女孩和飞机外一系列不寻常的事件之间,应该有一种模糊的、超现实的联系,而观众似乎完全没有get到这种联系。更糟的是,燃烧的尸体,我设想中就是这个女孩,可大多被认为是飞行员了。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小问题,可是在我设想到逻辑结构里,这一切应当形成诗意的统一。当我最终意识到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发现足够多的线索来形成相同的心理印象时,我想不出还能怎样来组织这部片子。回想起来,我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这部作品的篇幅很短,我希望传达的东西太多,加上完全没有台词,每一个镜头的制作都很复杂,而且我自己也缺乏经验。当过长的时间投入到一个项目的孵化和执行时,失去一些清晰的表达是不可避免的。在我的例子中,我认为这个问题特别严重,因为极端的工作时间和成片时间比(大约四天生产一秒钟的镜头)以及每一个镜头的大部分工作都由我自己来做这一事实,失去清晰表达是我 失算的一个代价。
这是我在拍摄当天还没来及调整内部的摄像头。在低角度下,可以在地平线入画之前做更多翻滚动作,而不必担心相机背后的反光穿帮,也可以在没那么宽阔的地方进行拍摄。
尽管我倾向于认为自己包揽所有事可以省钱,但这次也依然不是一次便宜的旅程,同样也没有少花时间。这花了一年时间做出来的90秒成片本身很难证明这一年的工作是否值得,但过程中收获的经验还有同道们付出的巨大代价可能更值得。有时候,当接下来的工作显得极其艰巨或进展缓慢到令人无法忍受的时候,我不禁要问自己是否差得太远。 ,我不后悔——谁能知道野马战斗机的驾舱有一天会得以重生。但就目前而言,我对自己完成的工作感到很满意。而且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研习馆翻译员电影是劳动,光影承载表达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