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http://www.yushiels.com/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曾给中华民族带来过巨大灾难的国家,所以我们很多人在评价日本时都不可避免会带有个人主观情绪。有些人为了宣泄这种情绪就往往把日本的一切都贬得一文不值。这其实恰恰就是抗日神剧一度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今天我们认为抗日神剧歪曲历史有辱先烈,然而为什么这样的作品拍出来却有人看呢?原因就在于这样的作品确实迎合了一部分观众宣泄情绪的心理。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种逢日必贬的心理会使国人缺乏必要的警惕性,所以这些人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然而这样发展到一种极端之后又会出现逢日必赞的现象。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目前为止日本也依然还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当然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可日本的一切就都是好的吗?日本又到底有哪些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呢?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把当今国际形势总结为”一超多强“:所谓”一超“是指美国这个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则是指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国际体系中这几股重要的战略力量。显然日本在当今国际体系中依然扮演着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当其他亚洲国家还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基本温饱奋斗时日本已建立了涵盖电子、汽车、造船、钢铁、军工、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各领域的成熟工业体系。
迄今为止日本仍是仅次于美、中两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如今日本在国际半导体芯片技术领域近二十种必需原料之中就独占3/4的份额。年日本互联网帝国软银集团收购了半导体技术设计大佬ARM,所以现在的日本既在上游有着设计核心,又在下游摸着产品制造,还在中游把控着原料。日本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日本的丰田、马自达、本田、日产等汽车品牌因此享誉全球。
尽管日本在战后的军工发展是受到抑制的,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日本建立了门类齐全、水平较高、寓军于民的军事工业体系:日本的很多民用技术其实都可以在战争状态下转化为军事技术——日本的三菱重工就是典型的兼营民用产业和军工产业的大企业。在世界武器销售额排名前名企业中三菱重工位居第27位。日本军工在隐形技术、半导体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和基础材料等方面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如今美国尖端武器的电子装置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制造的。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在军备发展上受到的限制之一就是不得拥有航母,尽管如此日本凭借美国的扶植仍在一定程度上对这条禁令有所突破:尽管日本海自名义上没有航母,却却拥有自己的准航母。早在年4月日本自卫队就已突破了专守防卫的原则:当时日本自卫队就奔赴海湾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扫雷活动。
年11月30日通过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修正案》解除了到当时为止对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和主体行动的限制。年12月初日本自卫队舰船抵达印度洋对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实施后勤支援。年日本海上自卫队以打击海盗为由停靠吉布提,此后日本海自战舰停泊在吉布提港口日渐常态化。年7月7日在吉布提举行了日本自卫队首个海外正式活动据点的开设仪式。
号称”专守防卫“的日本自卫队其实比我国更早拥有海外军事基地。目前全世界能实现全球覆盖的卫星导航系统一共有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欧盟伽利略系统、中国北斗系统这四大系统,此外日本和印度也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日本的准天顶卫星系统尽管尚不能像我国北斗系统一样实现全球覆盖,但能拥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本身就是一种科技实力的充分体现。
在实体产业发展的同时日本的流行文化与其工业制成品一样开始占据国际市场:在中国有一代青少年是看着日本动漫成长起来的。事实上动漫产业在日本是和影视、音乐等所有文化娱乐产业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庞大周边产业链的。目前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每年能创造出近30亿美元的产值。如今的日本是亚洲少有的可以同时利用工业、农业、贸易、金融以及文化产业赚钱的国家。
早在年的日本男孩识字率就已达到45%上下、女孩为13%左右。这时日本的总识字率不仅超过了当时的清朝,也超过了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年9月明治政府开始正式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尽管这比英国晚了两年,但仍早于法国和美国。到年日本的学龄儿童就学率已达98.2%。一个可以用来对比的数据是我国直到年仍有80%左右的国民是完全不识字的文盲。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全球多个国家的医疗体系进行过综合评估。日本的医疗技术、医保制度、人均医疗资源使其在这样的评估排名中长期名列前茅。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建立起了全民医保制度。目前日本每千人所拥有的病床数为13.7个,这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7个病床数。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7.45岁(全球第二位)、男性平均寿命是81.41岁(全球第三位)。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至少到目前为止日本依然是一个在工业、农业、金融、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都高度发达的国家,然而另一方面如今的日本正处于一种相对衰落的状态。这当然并不是说日本已成为国际事务中无足轻重的国家——日本的衰落在本质上和美、英等国一样只是相对衰落。可以说今天的日本仍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过日本的相对衰落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的衰落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出于民族情绪炒作出来的,而是早已被包括日本自己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已明确感知到的客观事实。日本媒体在报道日本经济时常使用的一个词汇是“失去的二十年”。日本媒体所谓“失去的二十年”是指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二十年。在-年这20年间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只有16.5%,年均增长率只有0.77%。
同一时期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是9.5%,越南的经济增速接近于8%,韩国的经济增速也大体保持在日本的3倍左右。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到了日本的3倍多。早在年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就曾对日本未来的国运预言道:“日本在未来相比邻国将日渐趋于平庸”。从年至今日本的发展基本上验证了李光耀的说法。
李光耀之所以认为日本注定将走向平庸是因为他看到日本无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日本自从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就已呈现出经济衰退的态势。比泡沫破灭的直接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日本国民的进取精神遭到了挫伤:在战后复兴时期日本国民所呈现给世人的形象被称为“昭和男儿”,而与“昭和男儿”形成强烈对比的另一个概念则是“平成废宅”。
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的“1亿准中流”的庞大构想也随之破灭:原来的中产阶级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阶级的固化让人们放弃了挣扎——既然努力也改变不了命运,那么不如一人一狗一台电脑过上不婚不育、不争不抢的生活,从而跟浮躁的社会来一次痛痛快快的“断舍离”。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一书。
这本书揭露了日本目前所面临的现实处境: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在日益沉重的社会竞争压力下失去了上进心和欲望。人们对明天不再抱有希望,也不再谈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甚至已懒得结婚生孩子。少子化、老龄化、相对较高的自杀率、失去上进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日本曾有相关的学术机构对0名首都圈的年轻人进行过一项社会调查。这项调查就是向这些年轻人提出想不想出人头地的问题。
结果回答非常想的只有12%、觉得能出人头地最好的有28.8%、没有执念的43.4%、完全没兴趣的15.8%。年NHK电视台的调查统计显示:51%的受访者认为不结婚也可以,而认为当然要结婚的只有45%。到了年认为不结婚也可以的人上升到了60%,而认为理所应当要结婚的人降到了35%。如果日本在未来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那么日本的衰落正如李光耀所说的那样是不可避免的。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仅为94.1万,由此创下自从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同时连续两年跌破万大关。同年日本新婚情侣数为60.7万对,这比上年减少1.4万对。日本厚生劳动省据此估算:日本人口将在年跌破1亿,到年日本人口将比年的1.27亿减少三成,届时日本社会超过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
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的萎缩、经济的下滑、创新的停滞。人口的萎缩必将导致日本经济的衰退,年轻人会由于不堪重负而选择离开日本。尽管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之前的长期积累已使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然而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都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
在日本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造成国内市场的萎缩、经济的下滑、创新的停滞。人口的萎缩必将导致日本经济的衰退,年轻人会由于不堪重负而选择离开日本。李光耀正是据此预言:“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年超过日本”。李光耀这一分析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中国的发展速度比他预计的更快,所以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年就超越了日本,这比李光耀所预计的还提前了20年。
需要注意李光耀所说的日本正走向平庸是相对于作为日本邻国的中国而言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的确使日本在亚太地区乃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逐渐萎缩,但这种萎缩是相对于中国的高速发展而言的。只有在与中国的高度发展做对比时才可以说日本正处于相对衰落状态,而不是说拿日本与乌干达比也处于衰落状态,否则乌干达运动员也不会想趁着东京奥运留在日本打工了。
如果我们把日本的衰落放在更为宏观的历史维度上就可以看得更为清晰。历史上西欧的葡、西、荷、英、法、德等国曾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率先崛起。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抓住了大航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从而得以利用技术和制度上的先发优势弥补国家体量上的劣势;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使美、俄这种具有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得以脱颖而出。
当世界由转型期转向平稳发展的时期后决定各国实力强弱的首要因素已从创新变成了体量。说到底新技术、新制度总是会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正如英国发明的蒸汽机等产品必然是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的。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使后起的国家尽管在技术层面可能仍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然而这种差距的大大缩小使各国之间已不存在明显的代差。
这时拥有庞大规模体量的国家即使在技术上略微落后一些也完全可以通过质量不够数量凑的模式弥补自己的短板缺陷。年德国的总人口约万、全年钢产量为万吨、发电量为亿千瓦时;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对应数字是1.32亿、万吨和亿千瓦时;即使在技术上落后于德国的苏联所对应的数字也达到了1.7亿、万吨和亿千瓦时。
尽管德国此时已用闪电战征服了西欧绝大部分地区,可即使德国得以调动整个西欧的资源,也只是使自己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稍微领先于刚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苏联,但后者的劳动力资源是德国根本无法企及的。至于和美国比起来劣势则更为明显——即使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生产能力还没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到年德国用四年时间将自己的军火产量提高了%。
然而同一时期美国的军事工业规模膨胀了整整19倍,美国的军火年产量在年达到了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在技术上相对落后的苏联也将自己的军火产量提升到德国的90%。德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生产力上的差距。在和平年代洲级大国在经济资源的调度上也显然具备比中等体量的大国明显得多的优势。
二战后英、法、德、日等中等体量国家在面对美、中、俄这样的大洲级国家时存在这规模体量上的先天劣势,而近年来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中等体量国家在面对大洲级国家时的劣势。在这种形势下欧洲各国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增强自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欧盟正是在这样的形式下应运而生的。在此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和日本同为战败国的德国。
勃兰特总理甚至以下跪的方式向全世界表达德国对二战罪行的忏悔之意。在德国对二战罪行在道德上的忏悔和物质上的赔偿被视为是一项国家义务:年以色列建国后向德国就二战中迫害犹太人的罪行提出了赔偿诉求。尽管此时德国自己尚未从战争的废墟上恢复过来,但仍在第一时间向以色列支付了价值30亿马克的赔偿。此后德国还协助以色列进行对纳粹漏网分子的追捕工作。
两次世界大战失败的惨痛教训使德国在战后走上了一条与战前截然不同的道路:曾经穷兵黩武的德国开始利用和平的政治、经济、文化手段致力于欧洲一体化,如今德国已成为欧盟内部举足轻重的主导国家,当年希特勒用武力没能实现的统一欧洲的理想如今正被新时代的德国人用另一种手段所实现,而欧洲国家之所以接纳德国正源于德国对战争罪行的深刻忏悔。
德国为弥补自身政治影响力方面的缺陷往往在欧盟的集体框架之下参与国际政治事务,所以德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往往可以依托于欧盟这一平台得到大幅提升。相比之下日本始终与中、韩等亚洲邻国格格不入,所以日本的外交政策几乎是完全依附于美国的支持,在国际政治事务中日本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日本要想扭转自己在国际上日渐趋于平庸的地位也只能是与中、韩等亚洲邻国合作推进亚洲一体化进程。
如果日本能与中、韩等国构建一个亚洲版的欧盟,那么日本就能像德国一样借助这样一个国际组织增强自身影响力。然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有着强烈的“脱亚入欧”情结。日本在西化的同时对亚洲邻国却奉行扩张主义国策:被誉为明治维新前三杰之一的吉田松阴就公开鼓吹日本被西方列强侵略所失去的应当从亚洲邻国获得补偿这种论调。日本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直到年这种扩张野心才终于因日本战败投降得到遏制。事实上早在年孙中山先生就曾发问:日本究竟要做”东方王道的干城,还是西方霸道的鹰犬?显然日本当时并没听进去这样的话。直到今天日本依然没弄清自己在国际上的身份定位:日本是一个政治体制上高度西化的国家,与此同时又保留着相当程度的东方传统文化。然而日本“脱亚入欧”的理想却始终实现。
今天的日本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项硬指标上均具备与英、法、德等欧洲发达国家竞争的实力,然而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并没英、法、德那么大——毕竟当今世界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即使强大如俄罗斯者尚且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排挤。日本既没俄罗斯那么强大,在人种上也和西方国家截然不同,所以日本的发展真要获得西方国家发自内心的认同恐怕并非易事。
在中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日本走向平庸已是一种必然趋势,未来日本要继续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只有回归亚洲这一种选择。日本在经历一百多年的脱亚入欧历程之后也依然没得到西方国家发自内心的真正认可。然而日本要回归亚洲同样不易:二战后德国对二战罪行的深刻反省,不仅使欧洲各国重新接纳了德国,甚至使德国发展成为了欧盟的领导者。
相比之下日本由于始终在侵略战争罪行上的反复无常,加之与中、韩、俄等国的领土纠纷始终无法真正获得亚洲邻国的谅解。今天的日本还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吗?事实上今天的日本是一个正在走向平庸的国家,但同时仍是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日本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会一直保持这种走向平庸的趋势,而唯一能扭转这种趋势的办法就是通过与中、韩等亚洲邻国合作推进亚洲一体化进程。
如果日本能与中、韩等国构建一个亚洲版的欧盟,那么日本就能像德国一样借助这样一个国际组织增强自身影响力。二战后的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处于美国的控制下,所以日本这个亚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远比与亚洲邻国更为密切。日本要实现回归亚洲的目标就必须做出两点改变:放弃以往在外交上向西方国家一边倒的“脱亚入欧”思维,同时需要深刻反思自己曾对亚洲邻国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