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男儿四十未全老,
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
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
洛下谁家无白醪。
想得秋来常日醉,
伊川清浅石楼高。
——黄庭坚
黄庭坚的七言律诗,不仅数量众多,且质量上乘,当时就已为人注意。《王直方诗话》曾记有晁无咎的话,说:“鲁直楚词固不可及,而律诗,补之终身不敢近也。”[1](P53)吴可也说:“七言律诗极难做,盖易得俗,是以山谷别为一体。”[2](P)不过,对山谷七律艺术较为详细的研究则出现在20世纪以后。龙震求、胡守仁、梅俊道分别有专文探讨山谷七律。龙文从炼字、句法、对偶、章法、用事、拗体、用韵等方面罗列山谷七律的具体表现[3],展现了山谷七律艺术的丰富性。胡守仁认为山谷七律在以古入律、形象鲜明、善用事典语典、结构缜密、推陈出新、拟人化、对仗精巧等方面特色鲜明[4],梅俊道则认为风格简劲、章法多变、意象新奇是山谷七律新变所在[5],两文注意突出山谷七律的特点。但有些方面,如意象、形象、拟人等,似乎非七律体式所独有。吴晟《黄庭坚诗歌创作论》一书,对黄诗布局、对仗、句型、修辞等方面进行归纳,对理解山谷七律的艺术手段,也有帮助。[6]白敦仁《论黄庭坚诗》中提及山谷七律,认为其“贯注着古文精神,运单劲之气于偶俪之中,尤致力于拗律,一反律诗装点景物、四平八稳的俗套。”[7]莫砺锋在讨论山谷诗歌分期时,也指出其七律具有对仗追求意远、语气简古生新、诗意单笔直下一气流转等特点。[8]这些观点针对七律的体式特点而发,切中肯綮。但限于论题,都未及详细展开。
进入新世纪,对黄氏七律的研究更为细致。像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