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雄屏XMinute国际短片节从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m.39.net/pf/a_7625433.html

?

她将华人电影从籍籍无名推举至世界闻名,她的斜杠身份几乎跨越整个电影行业,她慧眼识才帮助青年创作者屡获国际影展大奖,所有头衔加在一起,她正是人称台湾“电影教母”的焦雄屏。

Minute国际短片节中,焦雄屏担任终审评委,除了审片、演讲、与评委会讨论,她也与众多青年电影创作者们展开交流,分享经验,汲取新的业界活力。

此次带来专访焦雄屏,听她分享一路走来的电影之路,解析她对长片、短片、电影节的种种思考,从“台湾电影新浪潮”聊到如今的国际化电影创作团队,在影史历程与职业经验的交织之中,洞视华人电影的脉络与未来。

导筒xMinute国际短片节

专访焦雄屏

我愿意把有才华的年轻创作者们聚集起来

“华人电影能在世界影史上烙下痕迹,很令人骄傲。”

导筒:刚进入电影行业时,是以怎样的心态进行电影研究,以及接触幕后创作者的?

焦雄屏:我做任何事情都带点偶然,会被时代潮流推着走,从新闻专业转入电影专业,只用了5分钟。我一直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研一入学读新闻,觉得很闷很无聊,但第二学期上了一堂电影课,发现自己很喜欢电影。学期末的时候,我没事走到学院院长办公室附近,没目的地看墙上布告栏最新动态。院秘书是一位优雅的老太,她看到我就会问我在找什么?我找话,就说想转电影系。她说新闻和电影都在传播学院,“喏,填这张表”,所以我五分钟,莫名其妙地就转到了电影系。

转系改变了我的一生,给我打开了一扇世界的窗户。过往读书都是义务性的,学电影后忽然发现原来读书这么好玩。而且电影也不只有好莱坞一种形式,我在欧洲电影、日本电影、拉丁电影中间发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的地方,就想为什么港台地区不能有自己的电影。

那时除了兴奋,还带点使命感,觉得有责任将华人电影扛起来。写论文的时候也不想研究外国电影,因为这方面研究者不缺我一个,想写跟中国有关的东西。院长让我去看一本跟程季华有关的中国电影研究的书,JayLeyda的《电影》(ElectricShadow)。他是纽约的教授,后来我也拜访过他,但里面的老电影与中国港台电影并不重叠。于是我从熟悉的电影中挑题目,研究流行的功夫跟武侠电影。

JayLeyda的《电影》(ElectricShadow)

后来回到台湾,没想到因为写过几篇评论,已经变得非常知名。从一个普通留学生变成影响全台湾电影界趋势的人,我感觉有点害怕。这时刚好有机会去香港,看了一部电影叫《我这一辈子》,我非常震撼,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转折点。发现原来院长和JayLeyda所讲述的中国传统的东西是有意义的,原来我们忽略了这么一大段的中国电影史。

从那时起,我开始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关老电影和新电影的东西。去日本两个月,看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回顾展,包括《马路天使》《早春二月》《牧马人》等等,很感动。不久,加州大学(UCLA)开了美国大学第一堂中国电影史课,于是我接触了另一批更完整的电影概念。

《马路天使》()

这时我们一批年轻人开始推动台湾电影的改革,认为拍电影不应该只有好莱坞的、逃避现实的方式,更应该拍一些接近当代社会的电影,尊重本土文化。我用报社办了十大电影选拔,选出来第一名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导演,叫侯孝贤,他拍了一部电影《在那河畔青草青》,居然打败了许鞍华、徐克、谭家明这些香港新导演,我想此事激励了很多人。

在我回台湾的前后几年,回来了一批学电影的人,包括杨德昌、万仁、柯一正、曾壮祥等,和本土的电影人如侯孝贤、陈坤厚等聚在一起,想推动改革,谈不上运动,只是想拍不一样的电影。累积作品多了,就开始产生文化自信心,开始把台湾电影推出去,形成新台湾电影(NewTaiwanCinema)。这个责任落在我身上,因为我可以跟来自不同地区对电影文化有兴趣的人交流,以专业知识告诉他们台湾电影的优点和代表性何在。

在这段时间,还没有香港艺术电影,我接触到大陆的第五代导演,我们一拍即合,形成非常有力的电影论述,当时在国际上所向无敌。这就是我的第三阶段,带领、帮助中国台湾以及大陆的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走向国际、互相辉映,打造了20世纪90年代初到2世纪初非常辉煌华语电影十年。

这时我也碰到了瓶颈,比如发现获得国际知名度的导演开始重复自己,新来的年轻导演又重复他们走过的路,没有新意。于是我开始转换跑道,开始做监制。比如我成功做了“三城记”系列电影,当时北京、台湾、香港三个地方各自都要面对拍电影的新一代年轻人,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都有很大转变,所以三地的新人新作会受到全世界电影圈瞩目,这一批电影如《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爱你爱我》都拿到了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等很多大的奖项,变得非常受大家欢迎,而且成了某种经典。于是我走上监制道路,从独立制片到比较商业市场性的电影如《白银帝国》都有涉猎。我坚持不以数据或者票房为指标,还是注重专业、自信、创意,这就是我在电影行业中的历程。

《蓝色大门》韩国版海报

导筒:您担过任很多电影节展的策划、选片工作,如何总结过去30年来华语电影在世界影坛的表现?

焦雄屏:就像刚刚所说,90年代初期出现三地混合现象,除了台湾新电影、大陆第五代导演的涌现,香港电影界也有年轻人追上来,如关锦鹏和王家卫,给全世界带来很大的惊喜和震撼。三个地方都有多年传统的传承,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qiyemaa.com/cqyj/19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