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界的矮巨人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故事天

似乎世上的小矮个子都有几个特点:一是非常聪明、二是都很长寿、三是讲话声音都很大(因为他们跟人交谈时要抬头,生怕别人听不到)。米尔顿·弗里德曼就是这样一个小矮个子,他的身高不到一米六,但他却是一个巨人,他被誉为是“经济学界的矮巨人”。大家熟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就是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的故事。

一、门阀众多的经济学界

经济学界就像金庸武侠世界里一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山头和门派。比如“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自由主义学派”等等。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学界里,派别最多的就是经济学界,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一千多个。

这说明,在经济学界里,每个门派都觉得自己掌握的是真理,而事实是,在经济学这个行当中,似乎应该没有所谓的绝对真理。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经济学界这么多门派中,最大的山头是“芝加哥学派”。大本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崇尚自由经济,主张市场的自我调节,政府最好不要干预市场。同时,他们认为企业的创新才是市场活跃和经济进步的基本因素。

芝加哥学派是经济学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最多的学派,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诞生了七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这个学派的老大就是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身高不到一米六,是个小矮个子。但他很聪明,喜欢讲话,喜欢跟人争论,因为身材矮小,在争论时他的声音都特别的大,因为他怕别人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他一方面在学术上很专业,而且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经济学理论给讲出来;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喜欢成为政府决策的顾问者,对国家的政策常常“指手画脚”。

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弗里德曼是一位经济学家,也是一名新闻周刊的撰稿者,因此,他不仅在学术界很知名,而且也被大众所熟知。年,他在自己周刊专栏中发表了名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文章,从此,“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便广为流传至今。

文章中,弗里德曼认为,任何商品都是有成本的,比如劳动成本、流通成本、税收成本等等。既然有成本,生产者在出售商品时,定价就要高于成本,按市场价销售,才能获利。那么问题来了,在商业行为中,不乏定价低于市场价出售的商品,明知是亏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这意味着什么呢?

弗里德曼认为,这意味着肯定有人对它做了补贴。这种补贴可能是政府、可能是企业或者其他什么人。

如果是政府提供的补贴,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我在购买这种商品时付的钱变少了,政府在补贴我,让我吃了顿免费的午餐。但弗里德曼告诉大家,如果是政府提供的补贴,其实你没有吃到免费的午餐,为什么呢?因为政府的钱来自于纳税人,用纳税人的钱再给纳税人做补贴,你觉得你吃到了免费的午餐了吗?

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政府完成这种补贴,其实是由每一位纳税人多交的税来完成的。所以在弗里德曼看来,这种免费的午餐非但不免费,而且是最昂贵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对购房的、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等等补贴政策,是不是有点类似呢?你以为占了便宜,而事实是只是把你交的税换了一种方式支付给房企、车企呢?

同样,运用这种思维也可以让我们理解一些商业行为。比如商业上的一些所谓“免费战略”行为,看似免费,但最终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比如大家都在用的某宝、某信、某杀毒软件等等,一开始别人都收费,而他们却打着免费的旗号,吸引人们来使用,当他们打败那些收费软件,拥有足够流量后,你会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转账功能开始收费了,各种广告弹窗也频频出现了,让人烦不胜烦,而你付出的看广告的时间产生的收益,都是他们的,你一分都得不到。

所以看上去是一个免费的产品,其实它并不免费,它只是换了一种模型来获利。这就是弗里德曼所说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三、弗里德曼的理论观点

(一)崇尚自由主义

弗里德曼认为,一个健康的经济应该是自由、私有和市场的,这三者密切相关。自由是指没有管制的、开放的市场;私有是指市场经济应该由私有资本来主导;而市场的最基本的环境就应该是自由的,没有管制的,政府在市场中,扮演的只是一个法律制定者和监督者的角色,绝对不能下场来干预市场的运行。

(二)对政府需要警惕

弗里德曼认为,政府是权力中心,对于已经集中起来的权力,我们不要抱有幻想,就是创造了这种权利的那些人会因为有着良好品质而变得无害,恰恰相反,政府才是导致市场经济不稳定的根源所在。美国总统里根就曾引用过弗里德曼的话,他说,政府是造成市场不稳定的根源,所以政府应该垂拱而治,把市场配置的所有的能力都还给自由的市场经济。

三、弗里德曼给智利经济开出的药方“休克疗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拉美国家开始摆脱欧洲列强的统治,实现独立。年,智利左翼6个党组成人民团结阵线,支持社会党阿连德当选总统。

阿连德是社会主义的信奉者,当选总统后,他试图在智利推行南斯拉夫、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这引起了欧美国家的恐慌,为了阻止阿连德的改革,他们一方面派出政客去游说阿连德,劝他走自由市场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他们在智利的中学和大学选拔了一批年轻人,给他们奖学金,让他们到芝加哥大学去读书。

而这些人到芝加哥大学后,都成了弗里德曼的学生,他们系统地接受了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理论的洗礼,回到智利以后,便成为了反对阿连德改革的中坚力量,于是人们把他们叫做“芝加哥小子”。

年,一个叫皮诺切特的将军,发动政变,带领军队围攻总统府,将阿连德打死,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智利政变,智利也因此进入到军人执政时期。

随后,那些从芝加哥留学回来的年轻经济学家们,撰写了一本书,叫做《智利复兴经济计划》。这本书被送到皮诺切特将军的总统府,他们跟皮诺切特说,我们智利要想走向繁荣,就必须告别阿连德的社会主义改革,我们应该向弗里德曼致敬,走一条自由市场化的道路。

于是,他们给智利经济开出的药方,叫做“休克疗法”,总结起来主要是三条。第一条:宣布所有的企业都私有化;第二条:政府全面地放松管制;第三条:大规模削减政府支出。而这恰恰正是弗里德曼经济学理论的主要思想。

到年,智利实施这种休克疗法已经有一年多,但经济并没有得到复苏,反而更混乱了,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些怀疑的声音。为了给他的学生打气,弗里德曼从芝加哥飞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当时,地上铺着红毯,无数人拿着鲜花,他受到了像超级偶像一样的待遇。

见到皮诺切特后,弗里德曼对他说,将军不要慌,不是“休克疗法”不起作用,而是你改得还不够快,不够彻底。你应该加速推行私有化,彻底放松政府管制,继续加快削减政府支出规模。

这种激进的方式,结果可想而知。使得智利在政治上处于军政府独裁,而在经济上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大量的社会资源被皮诺切特家族和有军人背景的人掌握,导致智利经济长期处于低迷和混乱的状态,老百姓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成为了这场改革的牺牲品。

皮诺切特执政17年,使智利成为军政府独裁的国家,在这么一个独裁政府下的自由市场经济有可能被实现吗?这就是所谓的陷入泥潭的拉美模式。

以上便是弗里德曼的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中的实践表现!有意思的是,弗里德曼跟中国改革开放也有着一个戏剧化的交集。

四、弗里德曼与中国年物价闯关的故事

年,我国改革开放刚刚步入10个年头,由于处在新旧体制交替阶段,加上“双轨制”价格体系的影响,导致至年三年的物价上涨,分别为8.8%、6%和7.3%,我国通货膨胀进入到一个敏感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邀请了弗里德曼来到北京,希望他能为中国经济迷局开一剂药方。

当时接见弗里德曼的国家领导人是总书记赵紫阳,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总书记问弗里德曼说,中国的问题非常复杂,就好像一只老鼠有很多条尾巴,现在这些尾巴像乱麻一样纠缠在了一起,我应该怎么解开这个老鼠的尾巴呢?

弗里德曼说,总书记先生,这件事情其实很容易,你只要拿一把剪刀,把老鼠的尾巴一下子剪掉就可以了。所谓的长痛不如短痛,要用非常坚决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次的价格改革。极力主张中央政府放开价格管制,并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弗里德曼说“不应该把放开价格与通货膨胀混为一体,如果放开价格,在最初的几天,人们可能会感到痛苦,但是很快会发现价格并不一定会轮番上涨。

按照弗里德曼的估算,价格闯关只会造成三个月的混乱,三个月之后就会一马平川,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当时中央领导人理论上的依据。

最后,中央决定放开管制,取消物价双轨制,进行物价闯关。于是年3月,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闯关运动率先从上海开始,当月上海物价增长了20%~30%。之后随着国务院相关政策的出台,物价闯关向全国推行。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物价闯关”很快呈现出全面失控的态势,各地物价如脱缰的野马。从5月开始,全国中心城市猪肉价格以70%的幅度上涨,其他商品也迅速地跟进,通货膨胀随之而来。人们开始恐慌,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抢购风潮,当时人们就像昏了头,从保值品到消费品再到滞销品都不放过,见东西就买。就连一些大学教师都因物价飞涨,无法维持生计,公开在校园里摆摊卖起了面包、混沌和鸡蛋。更有甚者,在贵州、云南等物资本就紧缺的省份,人们为抢购毛线在街上大打出手,甚至出现当街砍人的疯狂事件。

与此同时,抢购风造成了物资供应的短缺,进而继续诱发更大的通货膨胀。当时,上海市政府不得不采取凭票供应生活物资的紧急措施,比如规定:上海居民购买铝锅只能以旧换新,一只换购一只;新婚夫妇,要凭年8月29日以后的结婚证和户口薄才能购买铝锅两只、铝壶一只。

后来人们总结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消费者的心理。因为,当时我国本身就长期处于一个物资短缺的状况,平时人们购买物资需要粮票、自行车票、煤球票来控制。在那一代人的记忆中,饥荒、物资短缺仍在大家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所以,当宣布物价放开时,整个市场因为短缺的记忆造成了一种挤兑效应,人们肯定要在涨价前,赶快去抢购物资,进而使得本就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涨得更快,最后物价陷入全面失控。

所以到年冬天的时候,全国都乱套了,这年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混乱的一年。到年底,“价格闯关”被迫停止,中央开始调整政策,再次提出“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方针。这也是改革史上很罕见的由中央发动在半年以内就宣告停止、宣告失败的一个改革方案。

此次失利说明,弗里德曼这套激进的理论,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商品抢购和物价飞涨,它对于宏观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没有招致毁灭性的生产崩溃,但对全国人民改革的热情确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qiyemaa.com/cqyl/20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