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乐视汽车超10亿美金将成为Uber中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周海滨工作室评论组

发自北京

汽车有文化

一向发展势头迅猛的专车服务公司Uber在中国找到了“新东家”。今日早间,笔者通过一位创投公司合伙人独家获悉,独立运营的Uber中国在融资一波三折、估值过高、竞争惨烈以及政策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或将把中国公司控股权转让给乐视,乐视汽车将成为Uber中国单一最大股东,乐视汽车投资金额将超过10亿美金。

这对于激烈竞争的国内专车市场来说,又新增了全新的不确定因素。乐视将携Uber中国,与滴滴快的、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及其背后的资方阿里巴巴、腾讯、携程等互联网巨头在国内O2O出行市场展开新一轮比拼。

在此之前,进入中国两年的Uber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顺利进入国内专车服务市场第一阵营,并采取独立运营的模式。但由于滴滴快的这一强大对手的打压以及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对手的环伺,再加上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一直面对不甚明朗的发展前景。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资本环境的观望,此前融资受阻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直至Uber创始人兼CEO卡兰尼克对外宣布Uber中国最新一轮融资12亿美金已经到账,本轮融资将达到25亿美金,但不肯透露具体投资方。

此时斜刺里杀出的乐视则反映出Uber中国的融资的确并不顺利,国内股票二级市场的下挫直接导致一级市场资方更加的冷静,对项目投资由热捧转为观望,再加上竞争对手的强悍,让Uber中国的估值远远低于其自身的预期,这样也给乐视提供了直接以控股方式进入的机会。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Uber的美国军方背景,国内主管部门绝不会允许这样背景的公司在国内市场不被控制地做大,而是跟易到用车和神州专车一样,作为一个滴滴快的的竞争对手,用以避免国内专车市场一家独大而已,从而不会因为滴滴快的话语权过大而导致国内出租车产业受到太大的冲击。

控股Uber中国对于已经进入汽车制造行业的乐视来说意义则十分重大。Uber将从汽车共享和社会化运营角度完善乐视业已布局的超级汽车生态,跟乐视此前投资的电桩公司,以及悄然布局的汽车售后服务,共同完成乐视超级汽车的生态闭环,从而形成开放闭环的乐视超级汽车完整生态系统。

截至目前,Uber中国和乐视控股集团公关部均未对此消息进行正面回应。

Uber中国的融资困境

从平安银行等资方否认投资Uber中国而是投资了其竞争对手滴滴快的,到由于股东方对于估值巨大争议而导致融资搁浅的传闻,再到多家投资方压低Uber中国估值的举动,让Uber中国融资这一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了一波三折的悬案。

日前,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宣布Uber中国新一轮融资的一部分,即12亿美金已经到账,但不肯透露投资方的名称。从目前的情况看,Uber中国超过50亿美金的估值更多是一种公关宣传手段,实际估值甚至有可能腰斩,乐视很有可能以超过10亿美金的巨额资金拿下了Uber中国的控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这与互联网江湖中的高集中度有关。尽管Uber是全球企业,但是独立运营的Uber中国不仅在市场层面,也在资本层面与滴滴快的展开正面PK。对于几乎同时启动这一轮融资的两家公司来说,滴滴快的计划融资15亿美金而实际融资20亿美金就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对于资方的强大吸引力。对于投资方而言,在二选一的选择题中很容易把这一票投给了巨无霸滴滴快的,而不会在一家面临各种发展不确定性的市场跟随者身上押宝。

另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是,国内股票二级市场的下滑直接导致一级市场投资热情的降低,从不断有新的O2O创业公司倒闭到很多知名公司估值被不断压缩可以看出,这一轮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投资热潮以及趋冷,一级市场的泡沫已经显现。以美团为例,这家团购巨头的估值在两个月之内由亿美金骤降至亿美金;购物分享及导购社区蘑菇街的估值也由20亿美金降至16亿美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也包括Uber中国。以上市场的变化给了立志要布局、打造汽车全产业链上下游的乐视汽车进入的机会,如果此消息属实,意味着乐视汽车产品还未出,乐视汽车生态最后一个闭环已经完成,已构成开放闭环的完整生态系统,贾跃亭汽车战略布局又进一步!

Uber中国前景未明

事实上,Uber中国融资困境背后所折射的,是资方包括媒体对于Uber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不看好。此前这家公司之所以发展势头迅猛,除了服务质量、价格补贴优势以及源自美国的“高大上”形象之外,更多是得益于其公关传播方面的强大,一系列明显带有互联网营销痕迹的宣传让其几乎一夜之前火遍全国。

但是在中国发展还是要靠硬实力,在Uber拼车服务推出之间,这只是一家单一专车服务的公司,不仅拼不过滴滴快的这样私人出行综合服务的巨无霸平台,也不如原本的“小弟”却在中国有先发优势的易到用车。单就已经开通服务的城市而言,易到用车就是Uber中国的数倍之多,而且一旦形成使用习惯,易到的司机用户不会轻易地转移到Uber中国的平台之上。即便在政策环境上,本土企业易到用车比美国企业Uber更有利一些,即便是独立运营,但是Uber的美国军方背景也会让国内主管机构有所忌惮。

此前美国著名科技作者莎拉·蕾希就曾经发表文章评论称,Uber在中国几乎不可能成功,其融资也只不过是在“讲一个全球增长的故事而已”。翻译成更直接的话就是,Uber在中国的巨额投入只不过是为了骗取最后一轮融资从而为全球IPO助力而已。

莎拉·蕾希的重要依据是,滴滴快的甚至易到用车都拥有明显的先发优势,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qiyemaa.com/cqcx/15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