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湿疹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金融投资网记者杨成万
四川省经信厅和重庆市经信委于近日联合确定四川隆昌经开区、重庆荣昌高新区等20个园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将按照功能共建型、产业共建型、产业配套型、资源开发型、飞地经济型等方式,协同打造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
川渝高竹新区已引进企业家
致力于中高级轿主要从事汽车模型、CTF及汽车改制等业务的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注册于川渝高竹新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将依托新区,夯实以长安、长安福特、众泰、北汽、广汽、川汽野马等多个主机厂为主的客户群。
不过,四川瑞创只是入驻新区的企业之一。据了解,新区是四川省广安市和重庆市渝北区在不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前提下,在四川省邻水县高滩镇、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等乡镇区域,一体化规划建设的一个跨省域新区。
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大湾镇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坛同镇的部分行政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涉及重庆市渝北区平方公里、四川省邻水县平方公里。目前新区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已引进企业家。
仅有2年多历史的四川海智众创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注册于新区的企业之一。公司老总李建云坦言,早在年,公司就拿了15亩地,因道路不畅迟迟不敢建厂房,新区规划的落地实施,使他终于拿定主意建设厂房,尽快竣工投产。
不仅如此,原来处于观望状态的中国中铁、中国交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也与新区达成了投资合作意向。年,新区将力争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0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
新区明确了“一年起步、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的发展目标和步骤:一年起步。即年在新区5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范围内,建基础、拉骨架;同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招商模式,成立并理顺新区管理机构。
三年打基础。即到年,建立成熟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管理模式,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四山管制等控制性指标充分调整,各类产业项目、城市片区开发、生态康养旅游开发等全面推进,南北大道北延伸段、川渝大道、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五年大发展。即到年,城市形态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内畅外联,现代产业加速集聚,公共服务全面融合,常住人口15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以上。
材料研发制造企业机会较多
德阳市经开区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之一。对此消息,四川东方水利智能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春表示乐观。“公司已经与重庆市水利港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多方面的业务合作,相信未来双方的合作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据悉,公司主营业务为水利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拥有制造资质等级最高、产品种类最全的专业厂商之一,公司已为重庆潼南、重庆两江新区御临河等重庆市境内的水利水电工程提供了的产品和服务。
记者发现,涉足材料产业的川企机会较多。四川隆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后,四川羽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老总张建军就在盘算着,如何利用地缘以上,将更多的产品销往重庆地区。
公司的产品已经销售到了重庆地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启动,有利于公司业务进一步延伸到重庆地区。”四川奇美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跃平表示。
上市川企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的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开工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对焊接材料的需求增大,给焊接材料行业带来机遇。对此,公司新增销售网点家,加大对火电、石化、桥梁等焊接材料的推广力度。
集群发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据悉,申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条件包括:一是合作机制完善。两省市相关产业园区或其所在市州、区县政府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产业园区合作共建作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建立有由当地党委政府组织领导、产业园区推进实施的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工作机制。
同时制订有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的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创建方案和工作计划,且每年开展干部交流互访、项目招商推介、龙头企业采购等活动不少于4次。
二是合作方向明确。产业合作园区应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各制造、消费品、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明确园区合作共建的重点方向,其中合作共建产业原则上不超过3个,其它合作领域不限。
三是合作前景较好。各产业合作园区应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合作类型包括产业共建型、产业配套型、功能共建型、资源开发型及飞地经济型。
四是合作空间较大。产业合作园区应有明确的空间四至范围,用于产业合作共建的建设用地不少于亩或建筑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功能共建型产业合作园区可不受此限制,但应有相对集中的合作区域。
根据相关规定,每个园区原则上只能跨区域与川渝两地的一个产业园区联合申报创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单独由合作一方申报的如产业配套型产业合作园区,应取得合作另一方的支持同意。
园区将聚焦协同打造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由成渝两地符合创建条件的产业园区,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条件,按照功能共建型、产业共建型、产业配套型、资源开发型、飞地经济型等方式共创产业合作共建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