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正经车迷,相信最近一定通过各种途径看过《极速车王》这部电影。
一部关于赛车手肯·迈尔斯和汽车设计师卡罗尔·谢尔比的故事,也可描述为福特与法拉利大佬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从影迷角度来看,马特·达蒙和克里斯蒂安·贝尔两位男神的共同出演,让影片无可挑剔。
但作为福特车迷,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还是有些气愤的。
戏剧化的处理对电影或许有帮助,但福特的“伟大”不应该被遗忘。
起因:一个很缺钱,一个要出圈
上世纪60年代,世界知名车企法拉利旗下的车队,几乎统治着法国勒芒钻石赛,但不计成本、倾尽所有的投入,让法拉利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一时间处于破产边缘。
但同时期,福特乃至所有美国车企都处于爆炸增长状态。于是手握资本的福特决定“出圈”,进军欧洲市场。
但是面对汽车的发源地,如何才能一鸣惊人呢?
答案就是拿下当时最牛X的赛事法国24小时勒芒赛的冠军!
于是,年,处境天壤之别的恩佐·法拉利与亨利·福特二世坐上了同一张谈判桌。
本来谈的挺好,福特公司差点以千万美金买下法拉利,但因不满福特对法拉利研发赛车预算的绝对管控,恩佐·法拉利怒了,源于对赛车爱的深沉,他最终取消了交易。
不过,受刺激的“亨利.福特二世”有钱任性啊!
不卖?那我就自己造,来打败你!
高潮:福特GT40
结下梁子后,年7月福特成立了它的前沿汽车部门,同时启动了研发赛车的工作。
年,福特重金打造的“法拉利杀手”——GT40MK1诞生,自此拉开了福特在年的赛事征程。
不过在年勒芒赛中,GT40虽创下了.8km/h的平均时速纪录,但暴露的问题更多,比如悬挂断裂,油耗过高,刹车失灵等各种各样的故障而导致根本没能完赛。
直到整个GT40项目被交至卡罗尔·谢尔比手中。
谢尔比开始与传奇赛车手迈尔斯一同对GT40进行了调试。
最终谢尔比将GT40升级为MKII版本,改用福特的7.0升V8发动机并搭配了一台全新的四速变速箱,同时升级底盘。
90天后,年第一场戴通纳公里耐力赛中,福特与法拉利第一次交手,迈尔斯凭借为福特拿下首个冠军!
但在同年勒芒赛中,仍“力不从心”,最终因变速箱故障退赛。
之后,福特又一次对GT40进行改进。
年夏天,福特迎来与法拉利第三次交手。福特卯足了劲要在法拉利主场灭掉他的威风,带来了8辆GT40、20吨备用零配件、一队顶级赛车手。
当时法拉利派出的则是自家的最新款——法拉利P3。
由于GT40速度更快,而质量更轻且省油,顺势造成了两台车势均力敌的局面。
不过在比赛中,迈尔斯不顾危险,在夜晚全力追赶领头的法拉利P3,法拉利3台P3在太阳升起前因故障原因相继退出了比赛。
最终,赛场上只剩下相互角逐的GT40,而迈尔斯的赛车处在第一的位置。
但正如影片中的“安排”,现实中因为勒芒组委会想出的“馊主意”——让三辆GT40一起冲线,迈尔斯错失了“大满贯”的机会。
不过当时站在领奖台上的也是一号人物,没错,就是那个造迈凯伦超跑的那个迈凯伦。
至此,“福特二世“终结了法拉利的六连冠纪录,GT40更是名留青史,成为经典的超级跑车,如今的收藏价值高达百万美元。
不过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
年后,福特凭借GT40连续拿下-三届勒芒冠军。而法拉利因为勒芒改制,以及真的没钱跟福特再斗下去了,于年被菲亚特收购。
这场围绕福特与法拉利的世纪大战,最终以法拉利的退出告一段落。
福特呢?它们没能以千万美金收购法拉利,却用了3.6亿英镑打败了它。
而被福特结束六连冠的法拉利也像中了诅咒,时至今日都没能在勒芒赛上再次夺冠。
不过,倒是刺激出了法拉利在F1上的辉煌。
没有结局:进无止境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福特都是一个伟大的汽车公司。
用电影里“亨利·福特二世”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我真希望我父亲能活到现在,亲眼看到这辆车,能感受到这种速度。”
并且在品牌发展中,福特从未放弃对“赛车”精神/运动化基因的追求。包括发布野马(还曾用谢尔比命名),收购阿斯顿马丁,甚至赋予福克斯等车型出众的操控,实现年轻人的操控梦。
福特自始至终都在做着一件事情——推进汽车工业发展:T型车引起了一场农村变革,5美元的日薪及其蕴含的哲学引发了一场社会变革,而流动的装配线则引起了一场工业变革。
商业不相信眼泪。
在福特一不做二不休的终极复仇背后,彰显的是创造性与挑战性并存的美国汽车精神。
所以《极速车王》更像是谢尔比和迈尔斯的“二人转”,远不足以概括福特的辉煌。
不过,或许,国产汽车也能从中悟出些什么!
底蕴需要时间积累,但“弯道超车”的方法却不止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