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市政府刚印发的这份文件,决定了未来

近日,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关于《绵阳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总体目标★

《方案》提出,到年,“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基于“网络、平台、安全、应用、生态”五大体系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广泛覆盖,企业智能化水平、融合应用水平、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平台的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六项重点任务

(一)推进智能制造,加速“两化融合”。

深入推进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在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开展存量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对现有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改造,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使企业从单机生产向连续化生产转变,实现在线检测、跟踪追溯、抽样检查、工况识别和质量控制等生产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鼓励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企业申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引导试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相关工作;分行业、分领域遴选一批贯标企业,总结提炼推进“两化融合”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示范推广。

(二)夯实网络基础,促进互联互通。

针对工厂内网,支持工业企业以IPv6、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等新型技术推进工业企业内网的IP化、扁平化、柔性化技术改造和建设部署。在信息化基础较好的行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改造试点示范。

针对工厂外网,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固定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实现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广泛、高质量宽带接入。以IPv6、SDN等技术对现有互联网及专线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满足工业互联网网络覆盖及业务开展的需要。开展新型无线网络升级与建设,以NB-IoT、Lora、eMTC等技术对现有移动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满足海量设备接入高密度、低功耗、低成本等需求。降低工业企业网络使用成本。鼓励电信运营商提升专网速率,简化接入申请程序,优先保障“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网络服务。

引进优质工业云服务提供商,建设满足企业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实现网络、计算存储等资源的池化管理,根据需求进行弹性分配,并确保资源使用的安全与隔离,建立起面向工业大数据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的开发环境。支持企业采取按需付费、以租代买、服务租赁的模式,使用公有云平台提供的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资源。

(三)打造“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

加快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和培育。将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核心内容,积极争取引进国家级水平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我市工业领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网络化服务,不断优化研发设计、资源整合、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

以本地行业龙头为主体,建设重点产业、重点环节的区域性行业平台。发挥电子信息领域的长虹、九洲,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川汽野马、富临精工,食品领域的双汇、铁骑力士,生物制药领域的好医生、太极制药,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能新能源、铜鑫铜业,新材料领域的东材、攀长钢等本地行业龙头企业核心作用,鼓励工业企业、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与科研院所跨界合作,将自身数字化转型形成的经验与能力云化,共同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产业链为纽带,借助平台的数据汇聚与处理能力,延伸既有优势,拓展服务边界。

实施千家工业企业上云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以集成应用为导向,开展设备、生产、管理等业务系统的云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能力向云端迁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建平台”与“用平台”双向迭代,打造资源富集、良性互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四)聚焦主导产业,促进融合应用。

聚焦我市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抓住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突出示范引领,聚焦融合应用,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

1.电子信息

在智能家居、通信与网络设备、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等领域,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智能制造新模式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建设基于“端云一体化”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服务。依托长虹智能家电产品协同制造云等服务平台,覆盖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三大环节,实现面向家电产业链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构建设备数据、产品数据集成分析平台,推动设备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回溯与质量优化。打通从产品销售和研发设计环节,将客户个性化需求融入到产品形态与功能设计中,以用户参与设计方式实现客户与设计零距离沟通。

2.装备制造和汽车

在汽车整车、汽车零配件、装备制造等领域,重点推进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智能制造单元、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设备互联互通、基础数据共享、远程运维服务。支持企业内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MES(制造执行系统)的集成连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生产车间数控装备联网,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监控、质量追溯和预防性维修。推动制造服务化,开展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控制、诊断维修等机电设备工程服务。基于供应链实现上下游生产协同,总部与分支机构及生产基地间的制造协同,实现关键物料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和异地资源无缝对接。鼓励互联网企业和汽车制造商跨界合作,提供集成智能传感技术和信息服务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3.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

推动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实现产品安全可控、研发快速高效。加强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流通信息的及时跟踪以及供应商的供货管理,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利用RFID(射频识别)与图像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包装、物流过程的数据采集,依托自动化的包装、物流设备和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实现无人化智能包装和生产现场物料的智能精准供应。推动大数据在生产、销售、服务、医药研制等环节中的创新应用。

4.节能环保和新材料

推动企业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的智能监测、协同研发、绿色生产、精准营销、智慧物流、数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实现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通过传感器等感知手段,实时传输生产环境状态数据、仪器设备使用数据等,实现动态感知、自动警示、自主决策等功能。推进工业大数据在质量、仓储、物流、设备监控维修等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推广EVI(供应商早期介入)制造服务平台和模式,通过全面介入用户从研发到量产的各个环节,打通与下游产业链的连接。围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通过共享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等数据资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五)完善产业生态,以应用促进产业发展。

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链环节,针对多层次、不同领域的多类主体,一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关键网络设备产业化,包括物联网模组、传感器、RFID标签和智能终端等关键产品;二是研发推广关键智能网联装备,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实现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三是开发工业大数据分析融合应用APP,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开发面向协同研发、分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初步搭建起技术支撑、平台布局、融合应用等全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打造具有领军示范作用的工业互联网综合示范产业集群。

(六)强化安全保障,完善防护体系。

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构建覆盖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和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在技术层面,重点突破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相关核心技术。

在管理层面,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安全能力评估和认证,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产品和服务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企业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推动建立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相关主体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和具体要求,加强数据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避免用户隐私或重要工业数据遭到不法窃取或利用;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

滑动查看全文

绵阳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年)》,紧抓当前工业互联网启动发展的关键期、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抢占主导权的机遇期,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以两化融合为基础,以构建产业生态为主线,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各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关键支撑能力与综合集成水平,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信息安全体系,推动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

到年,“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基于“网络、平台、安全、应用、生态”五大体系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广泛覆盖,企业智能化水平、融合应用水平、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平台的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15%。培育亿元以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8户,建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智能生产线60条、智能车间40个、智能工厂20个、智能园区10个、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0户,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个以上,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完善。构建起高性能、高可靠、高

可信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引进、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我市重点行业开展定制服务。培育3家以我市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牵头建立的区域性、行业性工业云平台。

——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在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

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节能环保、化工等重点行业依托平台,提供不低于0个面向预测性维护、协同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定应用场景的融合应用工业APP;力争到年,全市上云企业突破0户。

——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在物联网、基础通讯设备、技术平台等领域,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独具绵阳特色的全产业链协调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平台生态。到年,培育集聚物联网上下游企业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3至5家。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智能制造,加速“两化融合”。

深入推进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在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开展存量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对现有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改造,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使企业从单机生产向连续化生产转变,实现在线检测、跟踪追溯、抽样检查、工况识别和质量控制等生产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鼓励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企业申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引导试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相关工作;分行业、分领域遴选一批贯标企业,总结提炼推进“两化融合”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示范推广。

(二)夯实网络基础,促进互联互通。

针对工厂内网,支持工业企业以IPv6、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等新型技术推进工业企业内网的IP化、扁平化、柔性化技术改造和建设部署。在信息化基础较好的行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改造试点示范。

针对工厂外网,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固定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实现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广泛、高质量宽带接入。以IPv6、SDN等技术对现有互联网及专线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满足工业互联网网络覆盖及业务开展的需要。开展新型无线网络升级与建设,以NB-IoT、Lora、eMTC等技术对现有移动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满足海量设备接入高密度、低功耗、低成本等需求。

降低工业企业网络使用成本。鼓励电信运营商提升专网速率,简化接入申请程序,优先保障“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网络服务。

引进优质工业云服务提供商,建设满足企业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实现网络、计算存储等资源的池化管理,根据需求进行弹性分配,并确保资源使用的安全与隔离,建立起面向工业大数据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的开发环境。支持企业采取按需付费、以租代买、服务租赁的模式,使用公有云平台提供的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资源。

(三)打造“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

加快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和培育。将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核心内容,积极争取引进国家级水平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我市工业领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网络化服务,不断优化研发设计、资源整合、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

以本地行业龙头为主体,建设重点产业、重点环节的区域性行业平台。发挥电子信息领域的长虹、九洲,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川汽野马、富临精工,食品领域的双汇、铁骑力士,生物制药领域的好医生、太极制药,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能新能源、铜鑫铜业,新材料领域的东材、攀长钢等本地行业龙头企业核心作用,鼓励工业企业、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与科研院所跨界合作,将自身数字化转型形成的经验与能力云化,共同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产业链为纽带,借助平台的数据汇聚与处理能力,延伸既有优势,拓展服务边界。

实施千家工业企业上云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以集成应用为导向,开展设备、生产、管理等业务系统的云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能力向云端迁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建平台”与“用平台”双向迭代,打造资源富集、良性互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四)聚焦主导产业,促进融合应用。

聚焦我市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抓住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突出示范引领,聚焦融合应用,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

1.电子信息

在智能家居、通信与网络设备、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等领域,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智能制造新模式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建设基于“端云一体化”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服务。依托长虹智能家电产品协同制造云等服务平台,覆盖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三大环节,实现面向家电产业链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构建设备数据、产品数据集成分析平台,推动设备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回溯与质量优化。打通从产品销售和研发设计环节,将客户个性化需求融入到产品形态与功能设计中,以用户参与设计方式实现客户与设计零距离沟通。

2.装备制造和汽车

在汽车整车、汽车零配件、装备制造等领域,重点推进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智能制造单元、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设备互联互通、基础数据共享、远程运维服务。支持企业内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MES(制造执行系统)的集成连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生产车间数控装备联网,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监控、质量追溯和预防性维修。推动制造服务化,开展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控制、诊断维修等机电设备工程服务。基于供应链实现上下游生产协同,总部与分支机构及生产基地间的制造协同,实现关键物料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和异地资源无缝对接。鼓励互联网企业和汽车制造商跨界合作,提供集成智能传感技术和信息服务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3.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

推动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实现产品安全可控、研发快速高效。加强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流通信息的及时跟踪以及供应商的供货管理,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利用RFID(射频识别)与图像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包装、物流过程的数据采集,依托自动化的包装、物流设备和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实现无人化智能包装和生产现场物料的智能精准供应。推动大数据在生产、销售、服务、医药研制等环节中的创新应用。

4.节能环保和新材料

推动企业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的智能监测、协同研发、绿色生产、精准营销、智慧物流、数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实现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通过传感器等感知手段,实时传输生产环境状态数据、仪器设备使用数据等,实现动态感知、自动警示、自主决策等功能。推进工业大数据在质量、仓储、物流、设备监控维修等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推广EVI(供应商早期介入)制造服务平台和模式,通过全面介入用户从研发到量产的各个环节,打通与下游产业链的连接。围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通过共享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等数据资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五)完善产业生态,以应用促进产业发展。

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链环节,针对多层次、不同领域的多类主体,一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关键网络设备产业化,包括物联网模组、传感器、RFID标签和智能终端等关键产品;二是研发推广关键智能网联装备,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实现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三是开发工业大数据分析融合应用APP,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开发面向协同研发、分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初步搭建起技术支撑、平台布局、融合应用等全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打造具有领军示范作用的工业互联网综合示范产业集群。

(六)强化安全保障,完善防护体系。

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构建覆盖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和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在技术层面,重点突破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相关核心技术。在管理层面,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安全能力评估和认证,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产品和服务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企业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

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推动建立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相关主体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和具体要求,加强数据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避免用户隐私或重要工业数据遭到不法窃取或利用;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经信、发改、科知、财政、商务、工商、税务、金融、质监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市经信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审议推动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协调重大事项的推进实施,督促检查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主动对接国家和省智能制造、信息化、大数据战略规划,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内网改造、工业互联网示范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以及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对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领域成效明显以及购买本地云服务的企业、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示范企业在绵阳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给予适当奖励。

(三)强化专业人才支撑。

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加快引进工业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建立人才数据库和专家库,搭建专家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鼓励尖端人才进入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适合当前发展形势的人才培训以及技术扩展服务。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教育培训计划,依托高校、企业、产业园区、创新中心等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和大数据专家委员会,进行决策咨询引导。

(四)加大宣传力度。

培育国家及省级“两化融合”创新示范项目,引导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升级;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举办各种层次的座谈会、培训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互联网创新的良好氛围。对各类已有企业政务信息资源、政策文件等,归集整合至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提升服务企业效率,加速平台引流。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北京白癜风价格
北京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qiyemaa.com/cqyc/12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