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自福特油管账号,侵删
电动大势:
在中国的土地上正因为过于广大而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消费形态,大部分地区都享受着便宜好用的燃油车,可是限行和限购的一线城市人们不得已也要忍受纯电动车的缺点。对于汽车生产厂商来说(以下用OEM代替),矛盾的心态显而易见,一方面政府用各种政策,包括惩罚和奖励,比如双积分政策(CAFC和新能源积分政策)鞭策厂商减少尾气排放和增加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动、增程、插电混动、燃料电池)的供给,另一方面需要面对高额的投资成本和有局限的电池技术,即使实力强大如大众和丰田汽车都无一不在多个场合诉苦,因为这是一个有悖于企业经营的行为,即导致持续损失利润,而核心的电池包受制于电池工厂,也就是优化成本和提升技术都必须看别人的眼色。
但是,汽车行业里对电池驱动的未来是有共识的,因为电动车有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比如最直接的是能源费用的降低,其他的还有驱动系统复杂度的降低不仅利好于OEM,也给消费者减少了维修保养的成本,正是因为驱动系统的变化让车内空间不用受制于驱动轴,再加上存放在底盘上平整的电池,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大空间。
这些利好早已被计算的清清楚楚,可是市场面对目标的时候是遵循其自身规律,其实从OEM的渐进式的技术进步已经看出来了,比如日本OEM领衔的混动车型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可见的降低了油耗和提升了驾乘感受,用电机装配在后轴来配合四驱行驶的需求也同样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
不过政策是逼迫鸭子上架的,毛衣站以来被美国诟病的便是这产业政策,一种不会停的国家意志,随手就是一个大礼包,拯救了在工厂里吭哧吭哧拯救毛豆三的马斯克。合资的政策慢慢退出,电池白名单也退出,大把的人民币贷款跟上,土地批准跟上,挖掘机跟上,配合这些年圈养的市场,特斯拉的市值就坐上了火箭,准备去火星了。
时代变了。
可是到了年大家依然没看到主流OEM推出重要的纯电动车型,你会问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等,等市场的培育,也就是主流人群对新兴科技的接受度;等电池成本的降低,比如宁德时代短短十年从默默无闻的宝马电池代工厂到全球第一的出货大佬;等上下游供应链和供应商的成熟,这里不仅仅包括看的见的电池和电控系统,还有矿石的供应链(镍钴猛NCM电池)。但是呢,豪华车品牌这两年推出的车型无一不遭遇危机,不论是续航、质量、供应、价格,都是被吐槽的对象什么E-tron,EQC,I-Pace,i3,大众给予厚望的ID系列正在跟软件死磕,两万多辆下线的ID3停在租来的停车场等待手动刷机。
那福特此时推出的MustangMach-E,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背水一战的筹码,特别是特斯拉的赛博朋克皮卡的亮相,美国皮卡市场为之一振,大家开始质疑统治逾四十载的F系列能否守住江山,即使纯电动F量产在即,拉火车的视频也一度点燃信心,面对咄咄逼人的毛豆Y,来看看福特的葫芦装了什么药。
首先看看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