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的P51王牌是如何炼成的飞行员艺

P-51作为二战中先进战斗机的代表,在各个战场都有出色的表现,但在中国战场上的曝光率远没有其他高,故介绍几位在中国战斗的P-51王牌飞行员的故事。

年秋,第一批P-51A被送到中国,参加了几次战斗之后,更先进的P-51B也陆续抵达桂林基地。到第二年6月,第14航空队里P-51的数量已经超过了P-40。

▲年秋,第一批到达中国的P-51A,使用的是艾利森发动机,被分配给了第23大队第76中队。在中队里这些飞机与P-40混搭使用,直到第二年春天P-51B到来。

由于中国战场的物资供应靠后,第23战斗机大队的换装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对飞行员战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数量不足,P-51A仍然给日军飞行员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尤其是第23战斗机大队的老兵约翰·史都华上尉。他于年8月加入第76中队,驾驶P-40K/M取得了7个战果。

▲P-40K与一式战格斗的绘画,由于在中国一式战较多,飞行员经常把它与零战弄混。

年12月1日,中队长威廉上尉驾驶的P-51A在香港上空被击落,他成功逃生后被送回美国,于是史都华上尉就接任了中队长的职位。

该中队是第23战斗机大队里首个换装P-51的部队,所有飞行员很快成为了“野马”飞机的粉丝,史都华回忆道:“野马的到来让空战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12月27日,史都华上尉在遂川机场上空宣称可能击落一架“零战”,15天之后他确认击落了一架Ki-84“疾风”,年2月10日在九江上空宣称击落一架“零战”。

▲大量P-51A装备到位,盟军的空中实力得到大大提升。

两天后,史都华上尉在汉口上空奉命增援第中队的P-38,战后他这么回忆道:

“那些日军飞行员看到我们冲过来,马上开始急转弯,企图把我们拖入盘旋格斗。我们没有上当,采取一击脱离的战术。我看到一架日机被攻击后剧烈振动,俯冲到超低空逃离战场。”

“我紧紧跟着他俯冲到了大约30米的高度,敌机做剧烈机动,企图甩掉我,但无济于事。我逐渐拉近距离,打了一个点射,那架战斗机中弹后坠地爆炸。”

▲P-51A编队,机翼下携带了两个副油箱。

实际上史都华击落的是一式战“隼”,他将取胜的关键归因于P-51优异的性能。

年越来越多的P-51被送到中国,装备了5个战斗机大队和中美混合飞行联队的两个大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桂林作为航空主基地,众多飞行中队曾经驻扎在这里,因此也诞生了不少王牌飞行员。

约翰·赫布斯特上尉就是其中一位,他多次出击,在7个月的时间里击落了18架日机。

▲赫布斯特(右)与另一位王牌弗洛伊德·芬伯格(左)一起讨论战术。

赫布斯特出生于年,比战友们年纪都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战斗热情和能力。在战斗时,他是最沉着冷静的飞行员,很多飞行员都很佩服他。

赫布斯特在参军之前是一家石油公司的税务顾问,年在加拿大皇家空军学习飞行,后来又被送到了英国进行最后阶段的训练。

在官方记录里,赫布斯特没有参加任何一次行动,但他声称在地中海击落了一架BF-,并将这个战果涂到了后来的P-51上。

▲赫布斯特在他的P-51B-7座舱里,注意那个德机战果标记。P-51B装备了4挺12.7mm机枪,舱盖打开方式也与D型不同。

他在年初就回到了美国,加入了美国陆航。领导考虑到赫布斯特年纪偏大,飞行技术很好,便派他去佛罗里达的航校当一名飞行教官。

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于是有些郁郁不得志。赫布斯特设法拜会了后来担任第23战斗机大队指挥官的希尔上校,想从他那里争取到上前线的机会。

希尔见识过他的飞行技术,赫布斯特驾驶当时保密的梅林发动机版P-51进行特技表演,给希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换装了发动机的P-51B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

白捡一个飞行尖子,这么好的事希尔当然不会错过,于是就同意了。就这样,赫布斯特于年5月30日加入了第23战斗机大队第76中队。

很快赫布斯特就展现出了高超的飞行技术。6月17日,他驾驶P-51B在一次气象勘测任务中击落一架一式战,这是他第一个官方战果。

▲P-51B击落Ki-43“隼”的航空画。

6月26日,赫布斯特调任第74中队担任指挥官。原来的指挥官克鲁克申克上尉是一名P-40王牌,在空战中被击落,获救后被后送。

第74中队装备的仍然是相对老旧的P-40,从P-51降级到P-40,即使是赫布斯特上尉这样的老手,也会感到头疼。毕竟飞行实力雄厚,赫布斯特很快就熟悉了P-40N-20,随后又取得了4个战果。

时间来到了年秋,日军的“一号作战”实施了好几个月。此时衡阳已经沦陷,零陵、桂林等地的航空基地面临着直接的威胁。

▲日军“一号作战”示意图。

为了支援地面国军,同时也为了保卫机场,飞行员们保持着较高的出击率,有的一天要执行好几次任务,重点攻击日军后方的补给线。

更多的P-51被送到中国,第74中队终于换装了更先进的P-51C-7。赫布斯特上尉几乎不需要适应期,于9月3日斩获了中队P-51的第一个战果。

▲中缅印战区的一架P-51C,注意机首的鲨鱼嘴涂装,机翼下挂载了火箭筒。C型和B型外观上差别不大。

当时赫布斯特正在攻击汉口-金华线的一座铁路桥,投下的炸弹对目标收效甚微。当他重新爬升后,注意到两架“九九舰爆”钻出云层,正好在自己下面(应该是飞行第6战队的Ki-51九九式袭击机)。

这两架敌机应该是前来侦察铁路桥爆炸原因,并确认毁伤程度。赫布斯特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他利用高度优势俯冲攻击,很快就击落了其中一架。

第二架敌机试图俯冲逃离,赫布斯特上尉紧紧地跟在后面。两架飞机掠过稻田上空,激烈地追逐着,僚机不停地提醒赫布斯特注意高度。

▲日本陆军的Ki-51九九式袭击机,与海军的九九舰爆外形相像。

日军飞行员试图让P-51失速坠毁,或者让它进入后座自卫机枪的射程内。赫布斯特上尉没有让对方得逞,一个点射就击中了垂尾,打飞了方向舵。

此举彻底击垮了日军飞行员的心理防线,迫使他慌忙找地方迫降。日机由于速度过快,加上地面湿软,接地后好不容易才停下来。

9月16日在桂林上空,赫布斯特遭遇了两架日军战斗机,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胆识,他成功将敌机击落,战果上升到9架,其中有5架是在P-51上获得的。

▲国军涂装的P-51C,注意襟翼已经放下。

从10月中旬开始,第战术侦察中队的中队长爱德华·麦克马斯少校的战果突飞猛进,在10周的时间里大有赶上赫布斯特的架势。

麦克马斯年初就加入了第战术侦察中队,中队装备的是P-40战斗机,他当了几乎两年的教官,有着丰富的飞行经验。

由于原来的中队长在一次飞行事故中阵亡,麦克马斯于9月底接过了这个位置,更加抓紧了新飞行员的训练,时刻为上战场做准备。

▲年1月,麦克马斯站在他的P-51C旁,注意座舱附近的战果标识。

年1月,中队被送往印度,加入了第10航空队,并在那执行了几次侦察任务。6月他们又被送往中国昆明,加入了第23战斗机大队,驻地在陆良机场。

在他们抵达的那一周,就有几位飞行员在P-51上获得了几个战果,但麦克马斯颗粒无收,他渴望上阵杀敌,直到10月16日机会终于来了。

▲陆良机场上,大量中国民工拉着巨大的碾子压实跑道。

那天麦克马斯少校带领着中队的几架P-51执行侦察香港的任务,偶遇了一队Ki-44“钟馗”,他一马当先击落了其中一架,敌机拖着烟坠入了港口。

随即双方进行了一场混战,在返航陆良机场前又击伤了一架“钟馗”。首开记录之后,麦克马斯上校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在获胜的道路上彻底停不下来了。

虽然天空中的日机越来越少,但他仍然渴望获得战果。直到12月19日,他一天之内击落了一架“钟馗”、3架“隼”,成为了第战术侦察中队的第2名王牌。

▲日本陆航的二式战“钟馗”,美军飞行员经常把“钟馗”跟“疾风”弄混。

两天之后他又获得了两个战果,但到了12月23日,他也会有翻车的时候。当天麦克马斯少校率领了16架P-51倾巢而出,准备对汉口-武昌的日军船只进行跳跃炸弹攻击,此战术早在6月就成功运用过。

抵达目标上空,攻击队开始扑向各自的目标,麦克马斯和另外7名飞行员负责在高空盘旋警戒。他确认没有敌机出现后,带着护航队攻击了武昌的机场。

▲P-51投弹击中了日机,后面那架P-51刚刚投下炸弹,地面的日军四散奔跑。

麦克马斯在机场上空盘旋等待时机,此时两架Ki-43正在跑道上加速,他俯冲下去,从西向东迅速接近,并准确命中了其中的长机。

那架“隼”还没来得及收起落架,被击中后失去平衡,一头撞向了后面的僚机,两架Ki-43一同坠毁在跑道上。

▲描绘麦克马斯一箭双雕,击落两架Ki-43“隼”的航空画。

小队来回攻击了几次之后,麦克马斯开始爬升,准备带队返航了。

这时他突然发现头顶有6架Ki-43“隼”,其中一架“隼”发现了麦克马斯,立即从后面发动了进攻,并在麦克马斯试图俯冲逃离之前,成功击中了P-51的机翼。

那个日军飞行员自知追不上P-51,便悻悻离去。麦克马斯当然不甘心,只有我打日军的份,今天居然让日军给打了。

▲图为日本飞行第64战队的“隼”双机编队。虽然Ki-43“隼”到了战争末期已经落后了,但上了战场就不能大意。

他越想越气,觉得自己的座机受伤并不严重,还可以一战。于是他重新爬升到米的高度伺机而动。

那些日军飞行员以为P-51返航了,哪想得到还会有一架“野马”杀回马枪。麦克马斯盯上了一架落单的“隼”,从后面偷袭,成功将其击落。

由于没有目击者,这个战果没有被官方承认。虽然那架“隼”没有被计入战果,但是麦克马斯解气呀,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第战术侦察中队的一架P-51C,机翼下还携带了两枚炸弹。

之后麦克马斯参加了攻击九江的行动。他掠过日军机场上空时,发现有不少于9架Ki-43准备紧急升空。

这激发了麦克马斯的战斗欲望,他越战越勇,决心击落更多的敌机。

一队“隼”试图强行起飞,准备追击不讲武德的P-51,但这是麦克马斯涨战果的好机会。他从后面接近敌机,一直打到很近的距离才转向脱离。

攻击了所有值得攻击的目标后,麦克马斯击落了5架敌机。这位“一日王牌”几乎把子弹都打光了,才心满意足地返航。

▲第战术侦察中队的P-51C突袭日军机场的画面。

在中国战场上,很少有能在一次任务中击落5架敌机的“一日王牌”,麦克马斯是唯一获此殊荣的P-51飞行员。

后来他又在香港上空击落了一架日机,可能是老对手“隼”,这是他第14个,也是最后一个战果。

(为了您能够及时地收到战史堂的推文,可顺手点击“赞”和“在看”,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qiyemaa.com/cqyj/19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