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7在传统与未来之间找到平衡点

进入到智能纯电时代,汽车似乎不再是汽车了。

很多新势力车企,为汽车赋予了“巨大的智能移动终端”、“用户的智能陪伴机器人”等一系列新的定义。

今天的智能纯电动汽车,或者说来自新势力车企的车型们,更像是昂贵的玩具或者是智能数码产品。

这样的汽车形态,用无处不在的高科技,适应了互联网从业者或者极客们的胃口;但是在当下的市场中,仍然有不少“古典派”用户,他们希望在拥抱新时代的同时,仍然能在新车上体验到一些传统的东西。

在智能纯电时代,这样的车还存在吗?智己L7,诉说着不一样的答案。

是大厂产物,也融入着互联网思维

北汽蓝谷、东风岚图、广汽合创,不少自主大厂,为了在新的时代里拥有超前的技术和产品,都开始通过融入互联网思维或者与新势力车企结盟,来提升竞争力。

上汽集团也在很早之前开始了这一方向的布局,只不过,上汽集团的方式与其他车企有所不同。

在创立IM智己这一智能纯电品牌的时候,上汽集团与张江高科、阿里巴巴合作,并且将IM智己定位于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

“用户型”,这一点很关键。

从IM智己汽车的股权结构中,我们就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智己汽车注册资本亿元,上汽集团持有54%的股权,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持有18%股权。另外,智己汽车剩下的10%股权分别划出去5.1%作为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占有、4.9%作为用户权益平台占有。

智己汽车拿出创始轮投资中的4.9%股权收益作为背书,针对用户发行3亿枚“原石”映射该部分股权对应的资产收益与红利。在未来企业发展的特定时间,智己汽车会根据用户持有的“原石”数量,按照约定的规则和方式,将对应的股份权益反馈给用户。

现在,很多车企都在讲用户思维。但是,能直接把股权拿出一部分来,分给用户的,或许也只有智己汽车了。

其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智己汽车是真正将用户数据看做是驱动企业创造力的核心生产资料。同时,这个品牌也在用户运营中,将用户的权益放在了首位。

从品牌理念来看,智己汽车的新意,其实更多的在于用户这一块儿。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未来智能电动车所面对的用户需求,是复杂且全面的。那么在智己汽车实际产品中,是如何通过产品来表现用户思维的?

从设计开始,智己希望打通两个时代

新生代用户,或者被互联思维熏陶得足够深的汽车用户,理想中的汽车是科幻的;而基数同样很大的“古典派”用户,同样也希望在面临新时代的时候,也可以找回熟悉的感觉。

作为智己首款车型,智己L7从设计层面开始,就勾连起了两个时代。

从整车的姿态与造型来看,智己L7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新。它依然保留了传统中大型轿车的稳重与敦实感,绝对不会给人带来陌生和突兀的感觉。对于习惯了合资中大型轿车的用户来说,再转到智己L7这台车上,几乎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适应它。

当然了,对于那些追求新鲜感的用户而言,这辆车的车外交互灯、Brembo车身异色制动卡钳等元素,也可以长在他们的审美点上,带来足够的新意。

拉开车门,智己L7也是这样的表现。

首先,智己L7的虚拟座舱,是很多追求新鲜感的朋友想象中的模样,通过多组屏幕和屏幕的可升降设计,符合了大部分用户对于“新”的需求。也让智己L7放在一大堆智能电动车中,不会显得落伍。

然而,即便再先进、再高科技的智能纯电,它的基础定义始终是“汽车”。

当一辆轿车的价位来到四十万左右时,我们的形容词就不再是舒适和实用,而是豪华。为此,在智己L7这台车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传统大厂对于豪华的理解。

来自科莫湖的实木饰板、来自意大利的小牛皮座椅面料,这些优质的材料,为简约的车厢内增添了豪车爱好者们喜闻乐见的氛围感,使其不再单调。并且即便是有这样的用料水准,智己L7在新车阶段依然可以做到低气味的特点。

当然,在座椅设计和车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层面,智己L7虽然没有完全做到“0BUG”,但整体的设计完成度和成熟度都还是很不错的。

譬如这台中大型轿车拥有宽大的空间,与此同时,设计师也在它的后排融入了功能性触控面板、宽大中央扶手等设计。如果习惯了A6L、5系这些传统中大型车的话,直接转到智己L7上面,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直面智能化挑战,智己L7用何解答?

在这个时代里,智能电动车最不缺的就是“智能”了。尖端的芯片、极具前瞻性的激光雷达、英伟达智驾芯片等硬件设备,让很多车企都能以扎实的硬件水平来面对未来。但是,真正能走入未来的车型,其决定性因素不在于屏幕数量有多少、芯片算力有多高,而是它的智能系统优化几何。

在硬件先进的基础上,系统的优化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智己L7一样,它也拥有智能座舱平台、英伟达Orin智驾芯片这样的硬件基础。

但是要看它是否好用,还是得从算法逻辑说起。

智己L7对于智能座舱的打造,最早其实算比较激进的一类,工程师希望完全去掉实体按键。

但是在听取了用户的意见之后,认为这样的方式并不可行。譬如在副驾老板键的考量中,就依然保留了物理按键的设计,这一设计可以让年龄稍大一些的用户用起来更方便一点。

另外,智己L7智能座舱表现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交互的便利。

其一,在智能语音系统方面,这辆车搭载的IMOS自学习交互系统,除了“能办事”,它也“懂办事”,可以不断学习来理解用户的习惯与思维;其二,它的屏幕是很大,但在需要时也不会遮挡视野,例如在运动模式下,整体式中控屏可以直接下降,带来更良好通透的视野范围。

至于在智驾系统方面,智己L7发挥得更多的则是大厂思维了。

12个超声波雷达、11个高清感知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和英伟达Orin芯片,这些硬件放在一些新势力车企上,足够开发出好用的L4智驾系统了。但是智己汽车并没有这样去做,它的核心,在于安全提升。

上汽集团的工程师在搞智驾系统开发的时候,着力于解决智驾系统在日常用车情形下所面临的诸多痛点问题。比如道路维修时的锥形桶变道、难以识别的异型车,都被考虑在内,而且以大数据的方式给智己L7注入了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比如在遇到被侵犯路权的情况,智己L7除了可以减速之外,还可以轻微调整方向,让驾驶者和乘客更加安心;在遇到长相奇特、难以识别的大车时,它也可以做到较为精准的识别,帮助驾驶者进行车辆控制……综合下来,智己L7智驾系统虽然牺牲了一点效率,但是连续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保障。城市内的高环路况,它几乎可以做到几十公里的驾驶者零接管。

拒绝高性能低驾控,轻松好开也是核心

驱动电机扭矩大、动力足的特性,让零百加速变得很廉价。三秒多破百,不再是数百万超级跑车才有的特权。的确,这也算是电动车时代的红利之一了。但问题在于,高性能电机犹如脱缰野马一般,普及到各大车型上。而一些不是那么成熟的车企,虽然动力性能提升了,但是驾控表现却并无太多增益。

这样的问题,暂且不说会让一些电动车变得像美式肌肉车一样只会跑直道。在基础的安全性方面,如果转向性能跟不上动力性能的话,也容易造成风险。

智己L7的破百时间定格在3.87秒,但这并不是它的核心。

其核心,在于上汽对这台车拥有深入且全面的底盘调校。

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是智己L7底盘的基础。上汽在打造出这幅底盘硬件后,找到了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团队合作,对其进行优化调校。在加入自适应阻尼装置和后轴主动转向系统后,智己L7可以说变成了一台真正意义上的“驾驶者之车”。

它不仅能在湿地赛道上以出色的动态表现,打破连续漂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日常驾驶中,其底盘给人的印象也很工整。四个车轮的支撑性、底盘刚性很到位,这是其一。

其二,这辆车虽然很长,但得益于后轮主动转向系统,却能在过弯的时候表现得很灵活,给人一种易于驾驭的感觉。

更快的加速、更强的动力性能,势必需要搭配更强的底盘。

智己L7的底盘调校,不敢说比保时捷Taycan这些车还要出色,但经过实际驾驶之后,它真的会给人一种“底盘用心调过”的感觉。也是这样的感觉,让智己L7更像是一台燃油时代,经过了仔细雕琢的产品,而非是开发到一半的“半成品”。

结语

相比于现在同级别的一些智能电动车型,智己L7的确并没有做到超前,也不算是开启未来时代的作品。

但它真正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把互联网思维和传统车企的造车思维做了一个融合,并且在传统与未来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年轻人,可以爱上它的加速和它的智能;更成熟的人,也可以喜欢上它的豪华、它易于驾驶的轻松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qiyemaa.com/cqyj/20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