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白癜风你我同行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421.html
早就听说太行山区西牛峪山上有野马。
昨天,为我们成长作文学堂迎新年第七届山中徒步节开辟新路线计,约了两同事一起去往西牛峪双凤山,寻访野马群。
上午,驱车近70公里,从太子井下东吕高速,沿国道(原邢左线省道)西行约一公里,便到了西牛峪村西。
车拐到一条上山的小水泥路上,路很窄,仅容一辆车通过;路很陡,山路十八弯最常见,尤其有一处地方,一段非常陡的斜下坡,直接对着悬崖边,而且拐弯处弯度特别死,甭说车从坡上下来很难刹住,就是人走到这里,如果脚下打滑刹不住,或者摔倒翻滚几下,也就直接冲出去摔下悬崖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端的是一点也不假,正因如此,这山顶的野马群才得以很少被外界打扰而能安然生活。
山路七拐八绕盘旋到顶,地势变得平缓了,路继续向东南延伸。远远看到树丛中隐隐约约几座石头房子,高低参差,在初冬的暖阳下静卧着,那就是曾经的山顶村庄贾家坪了。这个小村庄原来只有十几户人家,是山下西牛峪村的一个生产队,上世纪90年代,村民都迁到山下去住了,这里就没了人烟。
贾家坪村口
路从村口边上经过,村庄里静悄悄的,我们走过时,从深巷里传来一两声狗叫,叫声是从承包了荒村院落的养殖户那边传来的。
过了贾家坪,继续向东南走。路南灌木丛下面有一大深沟,两岸悬崖绝壁,中间劈开一道喇叭形的大豁口,下到沟底有几百米远,沟底朦朦胧胧的远方,是一片白亮亮的狭长水面,那是朱庄水库的一角。
贾家坪村东深沟和朱庄水库一角
路直通向大片大片的高山草甸深处,黄白的干草,四处蔓延,间杂着各种灌木丛,荒野里矗立着一两棵孤零零的松柏或老榆树,黑森森的枝条,在远方静默着。
走了几百米后,水泥路面拉拉撒撒出现了零星的马粪,路边土埝上还有马蹄印,野马肯定不远了,顺着这蛛丝马迹向前,肯定能找到野马。
忽然,一道一人高的木栅栏横挡在路上,栅栏门挂在铁丝网上,铁丝网向南北两边的野地草丛里一直围拢去,这是为保护野马群而设置的。后来我们在东南方向的另一边,也发现了两道挡在路上的木栅栏,从这边到那边第一道栅栏门,大约一公里,到第二道栅栏门,也不到两公里。整个野马群,就在这方圆一两公里的范围内活动。
贾家坪村东通往野马活动区的路
过了栅栏门,再往里不远,水泥路折了一道弯,到了尽头,成了沙土路。透过路边稀疏的灌木缝隙,郭老师忽然看到了野马,惊喜地喊了一声。果然,二百米外,草丛中,马儿们影影绰绰。我们加快了脚步,奔了过去。
近了,更近了,我走到离得最近的一匹马只有不到十米了,它并不惊慌,它周围的马群也并不惊慌,都在各自的位置,做各自的事——或埋头在草里吃草,或侧卧在草丛里晒太阳。离我最近的这匹,停止了吃草,抬直了头,盯着我,马头却并不高昂,也许是警戒,也许是出于对陌生人好奇的本能反应。总之,它们,这个群体,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那样,它们一见到人这可怕的物种,纷纷惊慌失措,或者突然起身狂奔而去,或者抬头仰天长嘶,以宣示对侵犯领地者的不满。没有,一点儿也没有,它们都没有任何异样的举动,该干啥还干啥,低着头,不紧不慢,静静地,专注地吃草,或悠闲地晒太阳,丝毫不把我们仨大老爷们儿当回事——嘿,这优雅,这悠然,这毫无戒备的姿态!
不是叫“野马”吗?那野性呢?那桀骜不驯呢?那狂放不羁呢?那拒人于千里之外、远避大型异类物种的自我保护的野性本能呢?如果没了这些,还能称为“野马”吗?
这群马,本来就不是纯天然野马。据新闻报道说,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西牛峪村原来的生产队解散,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生产队的几匹马没了用处,村民们舍不得卖掉、杀掉,就放马归山到了山顶这片草坡上,彼时一共放养了四五匹,历经三四代繁衍,至今马群已达50余匹,它们都是最初几匹马的后代。
它们就在这山顶草甸上,饥食甘草,渴饮山泉,春来秋往,百花灿烂,山鸟和鸣,山风烈烈,岁月荣枯,风霜雨雪,因为山高路远,逶迤难行,少有人来,这双凤山的山巅,万亩草场,成了马群的世外桃源。
在这样的岁月里,它们生老病死,生息繁衍,内无饥馁之苦,外无天敌之患,虽然偶尔撒欢,毕竟自由散漫,无所忧患,所以,经历三十多载岁月,家马的温顺并无多少改变,野马的野性也没凸现,它们对外来异类,尤其人类这种包藏邪恶之心的物种,也失去了基本的警戒。当然,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一面看来是美好的事情,从另一面看,因为对生存环境太过优渥的长期麻痹,这些放养了三十多年的马儿,还没派生出野性和自我保护的战斗力,也未必是好事,一旦有侵害到它们生命的威胁降临,它们将非常脆弱,不堪一击,难以自保。
我常常怀着深度的忧患意识,无论对于人群中的弱势群体还是其他弱势动物,都有一种自发的忧患,因为,弱者太过善良、柔弱,就是强者恃强凌弱的动因,如果时刻与毁灭和死亡为邻为伴,实在大不安全。
所以,我喜欢这个种群野一点,烈一点。野得火烈,野得狂巅,野得奔腾长嘶,野得不容异族侵犯,野得携雷霆万钧,如狂风闪电,野得驰骋恣肆,尘土飞扬,蔽日遮天,那才叫一个壮美,那才叫一个刚烈。
我希望,如果要让这道野马群风景更加绚烂迷人,有关部门要围绕这个“野”字,再做点深度文章,让这群几百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野马群真正“野”起来,狂起来,火起来,美起来。
双凤山野马群,年经《燕赵都市报》报道之后,多家省市报纸媒体连续跟进报道,一时引起轰动,人们掀起前来观赏野马的热潮,多年来,慕名来这里寻访者络绎不绝。
下面我再把一路上遇到的部分美景以图文形式共享给大家,更多图文欢迎